杭州的人均创业密度超过北京 位列全国第一

20.12.2017  07:55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我心目中的杭州2050”大型城市总规建言献策征集活动

如何让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和发展

请你转动城市魔方 做一回空间“魔法师

杭州是创新创业高地、创业家发挥作用的吉祥地,杭州的创新创业为全国做出了表率!”这是今年7月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杭州的评语。

创新已经成了杭州产业发展的一种优质“基因”,一种积极向上的标签,且不停驱动杭州各类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杭州的人均创业密度已超过北京,位列全国第一;杭州还连续七年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未来,作为创新活力之城,杭州将如何让创新进一步驱动产业发展?这也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创新要素配置 关系到杭州未来

杭州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汤海孺说,城市总规关于“产业发展与创新”部分,主要是产业及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统筹安排。

每一类产业应该布局在哪里、要多大?相应的产城关系如何安排?居住人群的各类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都是规划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产业发展是个大话题,从之前征集到市民关于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的建议来看,大家更偏爱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类的话题,但其实,产业发展与创新,关系到杭州未来发展的动力,也值得大家脑洞大开来探讨。

老厂区改成文创基地,是创新要素集聚好方法

比如,2005年以后,杭州对待老厂区,没有简单地“退二进三”,而是在将老厂房作为工业遗产保护的同时,旧瓶装新酒,赋予老厂房以新的功能,变成了文创产业的孵化之地。那么,保护老厂房资源就是为创新要素集聚提供空间;

又比如,有风景的地方就会有新功能、新产业、新业态,创新人才喜欢优越的生态及风景环境,那么,西溪湿地文创园、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就成了文创资源、基金要素所集聚的平台,在规划上就要充分考虑预留相关空间来支持创新要素的集聚;同时,杭州还有浙大、美院等高等院校,这些院校作为“创新源”,将诱发创新人才向此周边集聚。

产业发展要创新,我们在规划层面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创新要素在空间上更好地配置及融合,来发挥出更强的创新效应?比如下沙大学城,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学校拿出部分闲置用地作为众创空间、创新孵化器,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汤海孺说,规划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产学研居游商等不同的要素资源在空间合理配置,使其关联互动、产生化学反应,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特色小镇构筑完整产业链,帮助创新团队成长

例如特色小镇的迭代进化。

在汤海孺看来,特色小镇是产业集群的升级版,也是创新要素的集聚区,这是产业升级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

跟以前的工业园只需考虑优化完善供应链相比,特色小镇则要复杂得多,它面向创新,集聚人才,要构筑完整的创新链,包括创业导师、创业大赛、风投基金、会展、服务平台等服务要素,所谓“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让创新团队毫无顾虑地全力投入研发。当然,还要优越的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和交通设施配套,以支持创新创业。

怎样让创新团队、新产业愿意留在像特色小镇这样的空间组织形态中,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汤海孺说这很需要市民为规划部门出金点子、拓宽思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丹红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