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水一年多,过半数河道水质超Ⅲ类

22.10.2015  12:43
    努力一年多,杭州亮出了一张什么样的治水成绩单?
    10月20日,省政协“用好民主监督成果,助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上,杭州亮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
    省市领导王建满、陈艳华、戚哮虎、何关新参加。
    
     杭州治水•成绩
    最新一期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
    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5%,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比例为72%、同比提高22%。
    临安、建德、桐庐、淳安西部四县(市)基本实现全域水体“可游泳”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水质达到了Ⅲ类及以上)。
    
     杭州如何治水
    杭州治水•机制
    一个个数字的变化,来源于对每一个污染源头认真地排查摸底,更来源于治水机制的形成。
    
     1、预警防反弹
    从今年5月起,我市每月对已整治“三河”进行“回头看”和全面水质监测,根据结果发出“红黄橙”三色预警,明确整改要求。
    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出预警73条(次),极大地杜绝了水质反弹的情况。
    
     2、科技保监督
    从6月份开始,杭州用科技手段发动市民群众共同监测河道水质。
    在“杭州河道水质”APP里汇总了杭州市乡镇级以上的河道信息,每条河道的长度、等级、整治目标、河长职责和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都一目了然。
    这样一来,对“河长制”的河道有意见建议甚至是投诉,都可以直接找“河长”。
    
     杭州治水•合力
    制度保障是关键,合力治水是基础。我市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治水。
    
     1、市级层面
    市委市政府 派出15个督查组每月对“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进行实地督查;
    市委组织部 派出13个专项调研督查组,重点跟踪了解各级干部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的表现情况;
    市人大 开展“已治理的河”监督视察活动,助力巩固治水成果;
    市政协 向全市发出“西湖蓝、委员行”倡议书,建立9个民主监督推进组开展专题监督,并甄选出多批次重点访查河道,组织暗访。
    ……
    
     2、区县(市)层面
    上城区 依托智慧城管等技术,开发了全省首个“河长电子公示牌”;
    江干区 开展河道观察员行动,聘请11名河道观察员每月跟踪监测水质;
    拱墅区 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探索“民企包干黑臭河治理”模式;
    余杭区 聘任农民监理员700名,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现场监督;
    临安市 推出“党员河道”责任制,每月开展河道巡查工作。
    ……
    
     杭州治水•监督
    我市通过挂牌督办、约谈“河长”、市长督办、市长约谈、执纪问责等五种手段“直击”治水工作中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行为。
    今年7月,市作风办通报被问责典型案例5起,治水不力占3起。如“因落实河道整治、巡查和长效管理不到位,致使辖区里湖河脏乱问题未整改到位,萧山区瓜沥镇相关领导收到相应处分。
    为让水源地水质进一步得到保障,我市加大污水整治力度,在禁养区内关停361家畜禽养殖场、80多万平方米甲鱼养殖场地,对194家2000亩黑鱼养殖场(户)进行退养转产。今年1-9月,全市共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案件329件,罚款1620万元,因环境污染犯罪刑事拘留55人,实施查封、扣押26件,实施限产、停产8件。(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