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运迎来史上重要时刻:港区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

04.01.2015  09:04

每天有60多艘泥浆运输船在航道内来回运送建筑垃圾

每天有60万吨粮油副食品通过水路摆上杭州人的餐桌 

刚刚过去的2014年,杭州市港航局发布消息,杭州水运历史迎来重要时刻——杭州港区年吞吐量超1亿吨,成为国内又一个超亿吨的内河港口。

市港航局的工作人员说,亿吨港的诞生,并非只是一个工业化的标志,也是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助力器,对杭州发展旅游国际化、环境低碳化带来了积极作用。以杭州港货物吞吐量1亿吨计算,如果由公路承担,每天要增加5500辆车左右,这对道路的损坏、污染、拥堵、安全等影响可想而知,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小、污染小、运价廉的低碳优势,对杭州的城市治堵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人物故事:水上运输繁荣的见证者

卜水桥,是土生土长的杭州康桥谢村人,务过农、在村办企业里干过活。1984年,他担任起了谢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为了带头发展经济,1989年卜水桥带着七八个有创业激情的谢村村民,借款20万元、靠一台旧式老吊机以及批下来的十余亩地及不到50米的岸线,成立了杭州三里洋码头,他从村书记变成了卜总经理。

在1994年底,经政府批准,谢村下属的杭州三里洋码头等企业进行改制,卜水桥的身份再一次变化,从卜总经理升级成了卜董事长。

从初期创业到如今已有26年,曾经的村办传统企业已经成功蜕变成杭州内河港口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它占地近350亩,码头岸线600米,年港口吞吐量近300万吨,年运输能力80余万吨,仓储能力60余万吨,员工400人。

说起杭州港区的变化,卜水桥用了“翻天覆地”来形容。“刚创业那会儿,水上运输的货物很单一,主要是石子、煤炭、黄沙等散装货物,钢材运输相对较少。1989年三里洋码头钢材的年吞吐量10多万吨,但2014年钢材的年吞吐量达230万吨。

除了运输的货物有变化,水上运输的船只大小以及航道都有很大的改变。“20多年前,内河里运输的船只基本上都是300吨级的,500吨级的船只很少见,然而,现在500吨级的船只是最为普通,最大的船有1700吨级。”卜水桥说,1994年前后,内河的航道由五级航道升级成四级航道。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潘婷婷 通讯员 方莹 邓媛媛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