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位知乎大神"采铜" 他让人与知识相见恨晚

10.02.2016  09:05

崔翔宇

2011年6月,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线近半年,崔翔宇开始登录知乎。彼时,他供职于一家知名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杭州公司,工作内容主要围绕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这个浙大心理学专业博士,给自己起了个“采铜”的ID。采铜,来自于知名学者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明末清初,学界风气浮躁,甚至以引用二手材料为傲,顾炎武认为,这相当于用铜钱来炼铜,而他提倡的,是从铜山采铜,以此来说明学术原创的重要性。崔翔宇觉得,在阅读时要多阅读经典,“这才是智慧的源头,是取之不尽的‘矿山’”,同理,在答题时,也务必要提出新鲜独到的见解。

如今,“采铜”成为在知乎上“大神”级别的人物,许多高票答案都点赞过万:“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推荐给年轻人”“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给人提供知识,也不断丰富自己,采铜辞了职,在家专心写作,延伸自己的知乎道路。

一答成名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推荐给年轻人?

这是让采铜“一答成名”的问题,在答案中,采铜提出了一种“价值半衰期”的理论:“就是说你做一件事情,不仅要看它短期给你带来的益处,还要看这个益处是会快速衰退还是能长期保持,也就是关注它的长期影响。”没想到,这个答案一下子就火了。

第二高票答案,则是回答“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在这个答案中,采铜痛批了线上或线下的无用社交。答题后他收到很多来信,表达对他的答案的喜爱,以及他的答案对他们的帮助。“比如说我的那个‘半衰期’的答案,很多人说看了以后,把原来散漫的学习生活方式改掉了,变得努力学习了,后来也有了些不错的成绩,或者成功深造什么的。

采铜在知乎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知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激发了他的表达欲,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成为“知乎大V”,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写的东西一定有人看,一定有听众,采铜从中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但同时也有一些不适应。他经常会想,自己是不是被大家高估了。

知乎也改变了这个企业职员的人生轨迹。这两年,他与知乎合作,出版了电子书《开放的智力》和《深度学习的艺术》,这两本书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他也因此获得了几万元钱的收入。

不过,他觉得“知乎大V”的身份,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关系不大。“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家里,我也没有因为是‘大V’而有额外的发言权,”采铜笑言。辞职以后,他变成了“奶爸”,“经常带娃、做饭,以及做大多数人都要做的琐碎的事。

这些知乎大V

也来自浙江

在知乎上,除了采铜,还活跃着很多杭州本土“大神”,譬如知乎心理学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动机在杭州”,譬如妇产科男医生田吉顺。

还有温州媳妇兰兰,凭借着率真幽默,半个多月就在知乎上吸引了12万粉丝。

这位来自伊朗和加拿大的混血姑娘,本名叫Negar Kordi,现在和丈夫居住在宁波。

她经常会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譬如“火车上吃什么才高格调”“为啥外国人腿都不怕冷”……

杭州姑娘闻佳,是知名美食公众号“艾格吃饱了”的博主,也乐于在知乎回答一些让人垂涎欲滴的问题,譬如“淘宝上有哪些网购美食”。

连续三年,她每年都会在知乎上更新一次答案,许多人说,看她的答案,会一手拿着手机,另一手抱着iPad开始淘。今年1月21日,她再次修改答案,发现这个答案已经获得了4.2万次赞,13万次收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小星 陈伟斌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