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援疆四位一体,打造南疆一流学校

04.08.2016  11:05

            三年来,杭州援疆指挥部以打造南疆一流学校为目标,投入近500万元,采取完善硬件设施、加强管理力量、提升教师素养、扶持科技教育四项措施,助推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发展。2016年高考,成立三年的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取得优异成绩,上线率99.87%,一本上线率达到15%,本科上线率达到75.16%,在阿克苏地区仅次于地区二中和农一师高中两所老牌重点中学。
            一是援建教学设施,完善硬件。 指挥部按照将阿高建设成全市高中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的思路,进一步援建硬件设施,为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奠定物质基础。援建通用技术教室3间、微机室2间;援建高清录播教室和青蓝工作室,链接杭州优质教育资源;发动杭州市文广新局、教育局、团委等单位捐赠图书14000多册,建立图书阅览室;实施报告厅改造提升工程,打造集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大型会议、校园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建成校园网及精品课程点播系统,融合门户网、办公OA、精品课程点播、教务管理、校讯通等功能,提升学校现代化、信息化办学水平。     
            二是派驻援疆教师,加强管理。 针对阿克苏市高中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管理落后的实际,指挥部从阿高筹建后期开始,就派驻援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先后从杭州师范大学、杭州高级中学等名校选拔4名优秀教师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德育和师训等核心业务。援疆教师主动融入,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层各级会议,积极出谋划策。同时结对帮带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方法。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德育常规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培训和考核等等管理制度,形成符合寄宿制特点、以年级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体系,为学校顺利起步、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创新教师培训,培育名师。 指挥部充分发挥杭州教育资源优势和援疆教师的智慧,改革创新,以校内培训为主,异地培训为辅,对阿高教师实施深度培训。
            建立“12345”教师培训制度,实现校内培训常态化。编印一本学术期刊《校本教研新视野》,利用专题培训和教学研究两大抓手,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小组、导师、讲师团三支功能互补的师训队伍,明确通识类、教科研类、教学技能类及学科知识类四大教师教育课程群,定期举办人文大讲堂、读书交流会、教研沙龙、教师专业发展讲座、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五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提高培训质量。实施校级干部赴杭州培训,三年完成全员轮训。利用结对互助平台,选派40多名骨干教师赴杭师大、杭高、杭师大附中和源清中学进行为期1-2个月的培训。采取组团制,组织第二期5名高中段援疆教师集中到阿高开展传帮带。举办杭派教育展示活动,围绕现代学校管理、高三复习、校本教研、选修课设置、班主任工作等主题,邀请40多名杭州名师名校长到学校讲学交流。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培训模式。建成杭阿远程互动教室,直通源清中学、杭师大。开展远程专题培训、远程教研、远程教学、教学诊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幅度降低了培训成本,丰富了培训形式,拓展了培训深度。
            四是扶持科技教育,创建特色。 针对阿高科技教育有基础,但教学设备短缺、辅导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实际,指挥部实施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软硬配套,补齐短板,扶持阿高创建特色。
            加强中学生天文教育。三年持续增添设备,完善阿高天文台,目前这是我国最西部、设备最齐全、仪器最先进的中学生远程控制天文台。邀请相关专家多次到阿高指导,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训练天文社团师生操作仪器设备,讲解观测星空的方法和技巧,传授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经验。
            加强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建立创新工作室,优化机器人教育场所,捐赠足球项目、VEX项目、综合技能项目等机器人竞赛器材,选派科技教育辅导教师赴乌鲁木齐、北京、杭州等地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科技教育已经成为阿高的一块品牌。在 “星特朗杯”第二届新疆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阿高代表队,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团队成绩雄贯全疆,荣获自治区最佳团队奖。在第十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阿高代表队获得高中组机器人足球项目二等奖和机器人综合技能项目三等奖。2015年阿高被评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