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拿出400万重奖科技成果 为创新活力之城助力

19.07.2016  06:39

    

    进入7月,各地相继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量也与日俱增,但在一向缺水的舟山六横岛,自从海水淡化项目投产后,缺水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解决海岛居民用水难题的是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他们的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单机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刚刚得到2016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15万元的奖励。与它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基于H3C虚拟融合架构的云网融合系统、水性无溶剂高固含量发泡聚氨酯、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发酵法高产天然虾青素产业化开发等四个项目。此外,高性能全谱型光谱分析仪器研制及产业化等75个项目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21个项目申报,80个项目获奖,这次杭州市科技进步奖评审,杭州拿出总计405万元资金,重奖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杭州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和颁发,目的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是为了更好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为杭州这座创新之城助力。

     花十余年持续攻关

    让海岛居民喝上干净便宜的淡化水

    有水的地方,居民却用水紧张,这大概是所有海岛之痛。也因此,海岛居民迫切需要海水淡化技术,

    舟山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化应用的地区,早在1997年,嵊泗县嵊山镇就建成了日处理500吨的海水淡化工程。而这个项目,正是杨波担任总工程师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杰作。

    杨波说,那是前辈们的成果,这次他们能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因为有许多前辈的积累。在海水淡化领域,一直有热法和膜法两种方法,热法是通过蒸馏萃取,而膜法还可以用到废水治理上,运用领域更为宽广,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膜法这条路。

    但这是项艰难的技术。1997年的500吨海水淡化工程,是全国第一套海水淡化项目,但其中的核心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到2000年,他们成功研制了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0%。

    海水淡化一直是国家战略,杨波说,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他们经过10余年的持续攻关,开发出高性能反渗透膜产品并首次进行大型示范应用。

    这改变了舟山海岛的缺水困境。原来,六横岛上自来水来源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来自水库水,另外一块需要通过船运。船运20元一吨,运输途中也很容易造成污染。而杨波他们的独创技术,解决了大型装置配水不均匀、能耗高等技术难题,使系统吨水电耗从1997年的近7度电一吨水,降到了如今2.6度电一吨水,让普通市民都可以用得上、用得起干净水源。而且创新膜材料配方,自主研制的膜元件脱盐率高达99.8%,这些性能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

    新技术在舟山六横岛得到示范应用,并相继在河北曹妃甸、山东海阳核电等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得到推广。杨波说,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部分技术与装备已出口至沙特、印尼等10个国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次科技进步奖的获得,对公司是一个极大的激励,他们将加速提升公司形象和品质,在国际上跟以色列等国的一流技术同台竞争,为更多的海岛居民带去干净淡水。

     以环保节能为目标

    改变合成革制作“毒性”过程

    作为真皮的替代品,合成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相当广泛。箱包、服装、鞋、车饰、家具,都有合成革的身影。相比天然真皮,合成革更耐磨、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花纹繁多,同时也能大量取代资源不足的天然皮革。

    但是在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无法回避的工业污染。传统的湿法制作合成革,需要将树脂与布料融合从而形成多孔的皮膜效果,而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机溶剂来溶解树脂。对人体来说,有机溶剂绝不是“善类”,多数有机溶剂都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对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脏机能等都会造成伤害。此外,有机溶剂普遍具有挥发性,长时间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能不能用新技术、新材料代替有机溶剂的使用?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他们研发的水性无溶剂高固含量发泡聚氨酯技术,可以有效地替代有机溶剂的使用,使生产过程更安全、更节能。这项技术,也让他们获得了今年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负责人、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王小君说,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我们将聚氨酯材料运用在原材料布料的涂层上进行加工,整个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中只需要用水做溶剂就可以。

    除了安全之外,节能也是技术的一大亮点。不但节省了溶剂的费用,还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王小君算了一笔账:以生产一吨普通合成革为例,算上节省下来的溶剂本身的费用、溶剂回收费用和尾气处理费用,一共可以节省2380元;在减少能耗方面,整个过程可以节水10吨,电6度,蒸汽0.2吨。

    从2013年7月开始试销售,到2015年年底,这项技术总共为公司创造了5300多万元的利润。目前,产品在萧山、绍兴、江苏、山东、福建等地都进行了推广。

    不过,王小君承认,虽然做到了环保节能,但比起使用有机溶剂的传统制造方法,这项技术本身在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上并没有很大优势。“能够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我们技术的肯定和鼓励。环保节能是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将对技术进行提升,力争做出更优质的产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姚寿坤 吴宛青 杜悦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