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设六大智慧中心——图解“一号工程”三年路径·“六大中心”篇

07.01.2015  14:19







  眼下,杭州正瞄准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精准发力。1月6日,我市“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杭州市建设“六大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送审稿)与大家见面。《意见》描绘了杭州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的三年规划和实现路径,并力争到2020年建成“六大中心”。
  杭州要打造的这“六大中心”,看似与老百姓很遥远,其实不然,“六大中心”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咱老百姓。比如,涉及交通、电网、水务、管网、建筑、城管、环保、安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

   一号工程 一号地位
  “一号”,彰显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新年伊始,杭州把第一个市委市政府的大会就交给了“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
  “这凸显了‘一号工程’的一号地位,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的开场白,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决策层对会议安排的良苦用心。
  这是继去年7月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半年时间内关于“一号工程”召开的第四次领导小组会议。
  与前三次不同,此次会议更多的议题落到了“未来要干的事,以及怎么干成事”上——六大中心、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悉数上会送审讨论。
  其间,龚正数次强调,实施“一号工程”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选择、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强势推进。

   天时地利人和
  去年前三季度,杭州信息产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17.6%,高于GDP增幅9.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17.18%,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数字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一号工程”在这座城市无以比拟的产业地位。当然,在杭州决策层看来,这更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必须主动顺应、紧紧抓住。
  世界互联网大会和阿里巴巴“双十一”,是龚正“”给与会人员思考的两个具体实例。“中国为什么要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短短几年,双十一如何实现从国内狂欢到全球狂欢?”……
  “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龚正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已经做到了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生产与生活“一网打尽”,必将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这些对于杭州来说,无疑都是巨大利好,不仅证明我们抓对路了,更说明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了。天时有了、地利有了、人和也有了。

   核心的核心是人才
  涂子沛举家迁杭,加盟阿里巴巴。
  为什么来阿里巴巴?他说,选择阿里巴巴,不仅是选择一个公司,还是选择一个城市、省份……上次来杭州面试时,看到杭州贴了很多标语——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浙江还是开时代风气之先,在全国率先提了这个口号。
  杭州在信息经济方面的率先发力,必将吸引更多的“涂子沛”们选择杭州。会上,龚正和市长张鸿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杭州的竞争力最终就体现在人才上”,“一号工程,核心的核心是人才。
  为此,一项全新的重量级“人才新政27条”即将公布。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从世界顶尖人才、国家和省市的高级人才甚至是偏才、专才,都将享受到在户籍、住房、医疗、社保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干货”非常多。
  而政府的诚意,远不止给出一本政策这么简单。“我们要放下身段,针对每一个人才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店小二’式的服务。”龚正说。

   要有名还要有利
  李克强总理送给杭州的“两个大礼包”——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龚正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
  不过,对于这“两个大礼包”,昨日,龚正又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要确保‘两区’创建成功,不仅要确保今年获得‘名’,更要确保杭州获得‘利’,不仅要力争有一批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更要力争在推动杭州转型上见实效。”“毫无疑问,其中最具杭州特色的核心支撑就是信息经济、智慧应用。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杭州已经全力迈开转型的步伐。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思科(中国)总部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落户杭州,甚至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西溪谷等这些因信息经济而命名的小镇,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悄悄转化为这座城市“一号工程”的全新生产力。(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