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协委员聚焦养老、垃圾减量等民生热点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满足许多老年人“原宅养老”的渴望?
在“垃圾围城”的窘境下,如何提高居民和企业垃圾减量的积极性?
昨天,杭州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政协委员们围绕养老、垃圾减量等民生热点畅所欲言,出谋划策。
关键词
养老
包嘉颖委员代表民革杭州市委会发言:
多数老人只愿意享受免费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呈现“低小散”特征
随着“421”家庭代系人口结构的普遍出现,催生了家庭空巢化、小型化的形态。
据统计,杭州市空巢化、小型化的老年家庭已接近60%。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小型化“四化叠加”,对传统养老习惯提出巨大挑战。
根据杭州市数年来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经验,多数老年人只愿意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即使有经济实力,也不愿意花钱向市场购买养老服务。
为此,政府本着服务理念和出于“兜底”及维稳的需要,提供了大量社会养老服务公共产品,有些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削弱,子女对老人应有的照料淡化为对政府的依赖。
政府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走进了包揽得越多,越得不到认可和满意的怪圈,被动地在职能“越位”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影响到社会养老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短腿”还表现在供给上,社会养老服务呈现“低小散”特征:超过95%的服务内容仍停留在家政清洁等传统服务项目上,只有5%的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目前杭州市场上很难找到专业的老年产品生产企业,5A级的养老社会组织全市只有9家,且分布不够合理。
关键词
垃圾减量
朱明芬委员代表杭州市妇联发言:
垃圾混合收集、混合处理
让居民丧失了分类积极性
生活垃圾减量化保障机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管主体不够明确。我们一直强调减量为先,但这些年的实际做法是分类为先。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仍旧实行混合收集、混合处理,使居民丧失了分类积极性。
其次,配套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措施如何落实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居民等各类主体身上,目前缺乏相应奖惩机制,需要分别针对分类、丢弃、减量、利用等重要环节制订严格的奖惩措施。
最后,社会参与度不够高。政府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减量处置,但大部分企业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响应度不高,政府对企业推行垃圾回收利用和减量处置也缺乏具体抓手。部分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还不强,甚至无动于衷。小区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相关机构的积极性也不高。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魏皓奋 编辑: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