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8.08.2015  06:14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3.4%,超过10%的老龄社会国际标准,据预测,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比重将达18.3%,2030年将持续提高到22%以上,杭州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娱乐休闲等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适应我市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着力抓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养老服务业实现稳步发展。

    (一)养老机构建设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02家,拥有床位数58743张,入住老人22027人。

    从机构性质看 ,国办养老机构26家,占比8.6%,床位数9598张。民办养老机构135家,占比44.7%,床位数29555张。乡镇(街道)敬老院141家,占比46.7%,床位数12910张。

    从机构类型看。 护理型机构77家,助养型机构174家,居养型机构51家。分别有床位14998张、22428张和21317张,占比分别为25.5%、38.2%和36.3%。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5个,各区(县、市)均建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83家,具备组织管理功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0家。享受养老补贴人数88901人,今年上半年发放补贴资金5371.44万元。县(市、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管理网络日益健全。

    (三)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养老服务人才13995人,其中护理人员9136人。拥有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2682支,上半年服务老人44795人次。拥有专业人员培训基地26家,上半年培训总人数16944人。

从养老服务人才分布看,养老机构员工2899人,占比20.7%;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站)员工6292人,占比45.0%;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员工4804人,占比34.3% 。“护理人员”中,养老机构占比23.1%,照料中心(服务站)占比47.1%,专业组织占29.8%(详见表一)。

 

表一                  6月末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情况

 

员工总数(人)

其中:

护理人员数(人)

合计

比例(%)

人数

比例(%)

合计

13995

100

9136

100

其中:养老机构

2899

20.7

2107

23.1

   居家养老照料

中心(服务站)

6292

45.0

4303

47.1

居家养老服务

专业组织

4804

34.3

2726

29.8

(四)养老机构经营状况。

上半年,我市养老机构总体态势良好,规模以上养老服务业单位收入合计(企业营业收入加非企业单位收入)6.71亿元,增长22.7%。

从单位性质看,规上养老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增长47.0%,期末企业资产总计4.44亿元,增长18.5%;规上非企业单位支出合计3.05亿元,增长14.9%,期末资产总计10.37亿元,增长12.0%。单位期末从业人员增长7.0%。

从单位类型看,五大类单位收入四升一降:老年医院收入增长45.2%;老年人疗养休养收入增长36.6%;商业养老保险收入增长24.5%;老年人养护、看护与帮助、护理收入增长23.8%;而老年人教育、文体收入下降7.1%(详见表二)。

表二              2015年上半年我市养老服务业单位收入

 

收入(亿元)

增长(%)

合计

6.71

22.6

   老年人养护、看护与帮助、护理

1.29

23.8

   老年人疗养休养

0.72

36.6

   商业养老保险

1.36

24.5

   老年人教育、文体

1.09

-7.1

   老年医院

1.65

45.2

      二、主要问题

    在养老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由于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养老保障水平不高,覆盖面偏窄,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加之人才队伍发展滞后,产业发展规模仍然较小。

    (一)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市场化程度尚需提高。

    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重叠,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养老服务比例不高,难以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市场化程度不足,导致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滞后于城市、居家养老滞后于机构养老等。居家养老发展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覆盖率不高、服务项目单一、缺乏长效性等问题。

    (二)人才队伍有待加强,职业认同度不高。

    据《浙江省基层养老机构现状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养老机构通过社会招聘、机构自身培训和培养获得相关技能的养护人员,其待遇方面并不能及时相匹配,难以安心工作,流失严重,因而造成招人难、用人难、留人更难的现象。同时,由于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的老年护理、老年心理等知识,难以满足入住老人的各种服务需求,服务质量难以到位。加之目前社会上对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老年服务工作地位低、待遇差、又辛苦,致使愿意涉足这一行业的人员不多。另外,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有效性也需提高。

      (三)社会合力不够到位,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已席卷而来,将养老服务单纯视作民政事业的观念还比较浓厚,养老服务的立法进程、部门的配合力度、全社会的关注程度均有待推进与提高。由于相关宣传引导、配套措施不到位,群众对新兴的健康养老方式不了解,参与集中养老积极性不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化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敬老院和养老福利院入住率低、床位空置资源闲置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与扶持,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 要提高对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并加强规划,扭转其弱势地位。未来十年,我市将迎来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复杂而艰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迫在眉睫,政府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规划设计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进转型的重要动力,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新增长点,它同时还会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要高度重视,积极、理性地促进养老服务业大发展。

    二是 要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已出台的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制定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要及时研究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简化程序,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三是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老年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相当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社区老年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培育扩大服务队伍,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二)广泛覆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 逐步扩大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养老资金使用效率,将政府基本养老从城镇进一步向农村覆盖,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缩小养老服务的城乡差异。要着力保障中低收入,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建立健全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 在服务功能上要进一步多元化,满足不同层面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作为我市四级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要在服务功能上进一步多元化,满足不同层面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运营模式要进一步融入市场,在抵偿性普惠性收费的基础上,探索把生活照料、医疗、文化等服务资源通盘整合;定位要进一步明确,走实体化发展道路,打造微机构型照料中心,总结运营团队经验,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实现品牌化发展。

    三是 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慈善机构和公益组织作用,加强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和服务。

    四是 发展互助式养老。发挥社区民间组织优势,扩大社区互助养老队伍,拓展服务模式,促进互助养老等新模式。

      (三)培育主体,拓展养老服务产业链。

      养老服务业既是事业也是产业,不能将养老服务业简单地视为老年人福利事业,更不能将养老服务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应当将其视为民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加以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通过政府补助、购买服务、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和企业。评定为AAA以上的社会服务组织,可优先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餐饮、物业等企业,参与或运营老年家政服务、供餐、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动员有条件的医院、民营企业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搞健康养老合作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个人以股份合作形式创办小型的健康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创造多元化的健康养老市场,通过竞争提升档次。的量服务业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养老失业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创造多元化的健康养老市场,通过竞争提升档次。要扩大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品,促进养老服务业向医疗、康复、健身、文娱、旅游等领域延伸,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形成新的投资、消费需求。

      同时,在我市信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智慧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具备信息发布、老年人个人需求受理反馈、养老服务设施查询、公办养老机构轮候申请、时间银行管理、运行商平台监管等多种功能的“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

      (四)加强培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相关院校、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或员工培训,培养养老服务管理、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推行养老护理员、养老需求评估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制度,并鼓励公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社会办养老机构中任职,对选派到社会办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员给予充分保障。并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包括养老机构领导人员的培训、专业护理人员照护知识培训,以及“银龄互助”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等。养老服务机构要建立养老护理员工作津贴制度,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