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大交通治堵专项监督

09.05.2016  23:42

  四月十一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交通治堵专项视察汇报会。

  “交通治堵问题领导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市人大常委会交通治堵专项监督,有机结合‘找短板、迎峰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是服务保障G20峰会,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和社会焦点的重要举措。专项监督活动开展已有两个月时间,市治堵办各成员单位,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有力、积极整改、值得点赞。”4月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公安局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举行联组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联组审议发言中对交通治堵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

   人大监督:调研视察,聚焦难点

  2月以来,市、区两级人大协调联动,上下呼应,开展交通治堵专项监督,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持证视察,明察暗访。4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分三组对我市交通治堵情况进行专项视察。人大代表共查找出97条短板及意见建议,为交通治堵把脉、为服务G20峰会献计。

  交通治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优化规划、加快建设、加强管理、提高市民素质多管齐下。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综合查找和分析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意见建议。

   ·充分肯定成绩

  今年以来,全市交通治堵工作以“峰会保障”为圆心,以“科学组织、严格管理”为重点,行动提速、节奏加快。

  建设部门对108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建设整治,33个入城口进行整治提升,续建地铁2、4、5、6号线,新增过街设施58处。

  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公交集团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公交线网,新辟公交线路45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75辆,新增扩容80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更新公共自行车1万辆。

  公安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加大查处整治力度,截至4月7日,共查处交通违法157.73万余起,其中查处违法停车、违法掉头等5类重点违法行为98.1万余起。截至目前,已组织清理91条斑马线、在60个点位实施禁左、封闭缺口50个,对三条道路实施单行,天目山路、体育场路、曙光路等重点路段,通行速度提高了7%。

  市城管委加大对人行道违法停车的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15万次违章停车,加大停车泊位的供给,推出停车诱导服务系统。

   ·积极查找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区尤其是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

  城市功能布局未有效疏散,道路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轨道交通尚未形成网络,地面公交吸引力不足;

  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停车难问题仍然突出;

  交通组织管理需要优化,道路通行效率有待提高;

  执法力度有待加大,执法力量亟待加强;

  交通综合管理体制不健全,协调组织功能尚待提升。

   ·提出意见建议

  结合人大代表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缓解我市交通拥堵,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施策:

  优化城市布局,疏散城市功能。逐步引导城市功能向外围的“三副六组团”转移,人口从市中心向外围迁移;

  加快地铁和快速路建设,缓解主城区交通。形成十字加环的地铁交通主骨架,完善快速路网建设,避免过境车辆入城,贯通已有快速路的连接线和通道;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改变出行模式。加大运力配置,疏通运行堵点,引入定制公交理念,发展快速公交和社区微公交;

  加强停车管理,改善静态交通。加大车位供给,缓解停车需求,改造老旧小区微循环,挖潜停车泊位,推进智慧停车,加大地铁换乘点停车库建设;

  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设计,减少和优化市区主干道上的人行横道线,增加过街设施及适当绕行来解决行人过马路问题,对部分路口、路段采取禁左措施,消除拥堵的点和线,封闭部分缺口,减少对主干道内的行车干扰;

  加强道路交通整治,实行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警力路面投放,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现场处罚率和刚性执法率,鼓励市民积极举报涉及重点违法行为及驾驶人、机动车线索,警民联手共同净化道路交通秩序;

  构建大交通管理体制,统一管理交通工作。建议参照广州等地的做法,成立交通委员会,将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交通职能划归到交通委员会。

   交通治堵工作:积极整改,补齐短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峰会保障”为中心,抓好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短板”的整改落实,积极推进治堵工作。

   ·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605个城市环境提升与交通保障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264个道路整治和街容环境提升项目、33个入城口整治项目6月底前可基本完工;108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40个。对217条峰会保障道路及其他主、次干道和城市支路开展整治,提升道路平整度。

   ·多措并举强化交通组织管理

  公安交警部门加大查处整治力度,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外,调整完善勤务管理机制,工作日上路执勤警力不少于70%,双休日不少于65%。对违法停车行为实施“罚款+记分”重拳措施,截至4月7日,57条严管路上共现场查处违法停车5429起,其中记分处罚3826起,解决了一直以来违法停车不记分的短板问题。试行“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及线索举报奖励机制”,群众举报交通违法信息223条,有效查处违法行为14起,已核发奖金10笔。

   ·积极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加大文明交通宣传力度,开展交通治堵工作五个“十佳”评选、“地铁先下后上,文明一米迎嘉宾”、“文明有序、排队乘车”等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交通环境。

   ·扎实做好“短板”问题的整改工作

  市政府共收到市人大代表提出的两批共64个道路交通管理“短板”,已完成整改9个,正在整改中42个,需要进一步协调明确方案后继续推进5个,因客观原因,近期难以完成整改8个。

  市公安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提出的两批共54个交通管理“短板”,已整改完成24个,正在组织实施整治的27个,已开展针对性研究3个。

   加快建设立体过街设施促进人车分流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马多里

  目前,杭州市区“人车混行”较为普遍,尤其是人行过街设施不尽完善。杭州市区目前立体过街设施仅有线状人行天桥33处,人行地道35处,规划新增人行天桥35处,新增人行地道23处,到2020年全部建成,也只有126处,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人行过街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已列入规划人行过街设施亟须建设。二是部分已建成人行过街设施在非核心区域,最急需的市区核心区域内按规划如期建成的并不多。同时,有的已建人行过街设施因选址不合理等原因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三是有的已建人行过街设施因地面道路没隔离,标志不明显,缺少引导和管理导致行人仍旧横穿地面道路。四是行人图方便横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较淡薄。

  建议加强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对立体过街设施的选址规划要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对已规划的立体过街设施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对已建成的立体过街设施,要对地面道路进行隔离,加强地面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完善部分无自动扶梯、引导标志不醒目的地下过街设施。四是加强文明出行宣传。

   委员联组审议:

   把脉问诊,务实建议

   以智能交通管理缓解拥堵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家兴

  现在距G20峰会开幕只有120多天,运用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是目前最有效措施。

  一、尽快形成交通绿波带。据专家介绍,加快“绿波带”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南京市已有100多条主要道路上设置了绿波带,主要干道灯控路口的“绿波率”超过了70%。建议将“绿波带”技术推而广之,凡是能通过交通智能控制达到绿波效果的干道上应逐条试行,应设则设。

  二、科学设置红绿灯时间。有代表反映,滨江区、下沙红绿灯设置上不科学。建议交警部门一方面增加在滨江、下沙的交通科技投入,另一方面排查整改,统筹协调解决好市区范围内的信号灯统一设置问题,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国际化。

  三、引导市民选择最佳路线。建议交警部门将道路通行情况、拥堵系数、交通事故、温馨提示、建议路线等通过智能汽车、手机APP,实时推送给每一位车主和驾驶员,使其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和最优行车路线,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