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地建设有了文明新形象

06.11.2015  10:46

    车辆通行既保证速度又减噪 循环用水让工程车焕然一新

    紫金港路(紫金港路立交—紫之隧道入口)改造提升工程便道于前日通车。

    造高架、挖隧道、通地铁……近年来,杭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以往一旦遇上有工地开工,渗漏、裂缝以及工地扬尘,人们路过工地时,都会捂嘴掩鼻而走,扬尘满天飞的现象比比皆是,周围的道路更是遭了殃,大坑小坑随处可见,这也成了困扰市民的问题。

    昨天,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由于工地施工带来的周边路面不平、扬尘等问题,杭州市建委对杭州部分工地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跟踪。昨天,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工地,最大的感受就是整洁清爽了许多。

     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便道

    既减噪又减少路面破损

    杭州市紫金港路(紫金港路立交—紫之隧道入口)改造提升工程位于西湖区,南至文三路以南,北至文一路以南,全长约1386.8米。目前,该工程正进入隧道主体施工阶段,照理说,这个阶段的工地周边应该是扬尘最多的时候。不过,当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时,现场却是清清爽爽。

    更值得注意的是,工地周边的道路也和咱们平时经过工地周边坑洼的道路不一样,双向4车道的崭新柏油路,车子经过此地不但能保证速度,同时还不会因为路面坑洼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噪音。

    负责该工程的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工程建设管理二处副处长陆明忠告诉记者,在施工期间,为了保证车辆通行,施工单位在该路段东侧建立了该便道,北至文二路,南至文三路,于前天晚上正式通车,限速40公里/小时。

    陆明忠说:“以往施工时,便道都是在原来老路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如今我们整条路都进行了全新的结构新建,沥青下还铺设20厘米的钢筋,加强板块强度。这对于噪音和路面破损都有很好的减轻效果。同时,该路段也是杭州样板工程,以后杭州新建工地旁的道路在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都会按照这个标准设计。

     雨水废水回收再利用

    抑制扬尘还节约环保

    如今,工程车进出工地,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拖泥带水”,原来是安装了一款“神器”——雨水回收集水井。

    在拱宸桥旁的一处建筑工地内,所有的工程车都是“清爽上阵”,只要车子一进入工地,一套车辆自动清洗装置就会自动喷淋,将车子从车身至车轮清洗得干干净净才能出门。

    有人会觉得,给工程车“洗澡”,会不会太浪费了?但通过雨水再利用系统,这其实很环保。该工地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实,这些喷洒的水来自回收集水井,水井收集着雨水以及施工产生的废水,通过沉淀、过滤后,把水重新循环利用起来。一块用到生活区,为厕所、浴池等使用,另一块是排入施工的排水沟,为基础施工使用,还能为自动冲洗设备所利用,用来清洗车辆。特别是喷淋、雾炮等降尘设备,使用的也是集水井里收集的水。

    于此同时,还能进行绿化养护、混凝土养护,一举多得。

    杭州市城乡建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仅仅是杭城众多在建工地中的一角。目前杭州市区已有627个工地安装喷淋系统,329个工地安装雾炮,328个工地安装车辆自动冲洗装置,目的就是将扬尘降到最低。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钱子俊 文/摄        编辑:见习编辑 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