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务

02.09.2016  02:33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大融合,大数据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刘权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外国家的另一个核心资产。

利用海量、动态、多样的大数据,构建智慧型的城市,期望城市的运转自动适应未来的发展,早已成为城市管理的最热门课题。而这其中,因大数据而生的智慧型政务网络,就恰似整座城市的神经脉络。它饱有大数据信息,它海纳百川,却又能精耕细选,它不仅传递信息,也在感知城市的节奏与韵律。一呼一吸之间,有了神经系统的城市仿佛有机体一般,能让人们体验到这里生活的温暖与便捷。

杭州是国内最早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城市之一,并设立了杭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和推进大数据的管理与使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杭州跟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节奏,已经积累了许多收集和整理大数据的经验。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杭州在智慧政务的发展上,获得了更加精准,更具前瞻性的技术支撑。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促使服务于公民社会的服务者们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让政府的大数据为人民服务。

数字时代以来,其实每座城市,每个机构,都有着数以亿万计的海量数据,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那些宝贵而且庞大的数字资源,曾如珍珠般散落四处,有时甚至因为人为的遮蔽和掩盖,数据还缺失了它们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更加协调,开放,而且安全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非常必要。现在,数字时代智慧城市的数据核心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努力下逐渐建立起来,凭借于此各种便捷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应运而生,跨部门的数据业务协同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政务数据归集的共建和共享,也日益成为数字时代杭州电子政务发展的显著特征。

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人说,在以“数字杭州”为核心概念的架构下,目前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智慧政务管理体系,有着统一的“两网一平台(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也积极开展云上部署,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惠民公共服务正在全面开展,以光的速度,以领先于时代的速度,杭州的大数据神经网络联系着城市的角角落落。

智慧型的政务服务网

杭州已经构建了集各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这个平台以业务应用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务云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是一个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在这里全市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可以“一站式”网上办理,也可以实现“全流程”效能监督,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这里就是一个覆盖杭州的网上“政务超市”。

目前,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的网上政务服务建立了“五星级”评价系统,推行“信任在先、办结核验”和全流程在线办理模式。截至2016年6月,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已经建成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等一批网上服务站点。从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安全、社会工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民生服务领域都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办理。

通过各类信息的汇集,在政务服务网终端服务器上已经储存了全市的百万本电子证照信息。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快让市民出门办证不用再复印一堆堆的身份资料,携带一叠叠的文书简历。目前,数字城管、规划系统、财政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已运行在整合后的电子政务外网上,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得以落实,在杭州各地初步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在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推出的“数据开放”板块,已经开放了涵盖信用、交通、地理、文化、教育、科技、环境、安监、质量、统计、气象、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的300多项数据,现在要查询身边的医疗、缴费、婚姻登记等信息,只要简单地设定关键词,就能在网站的地图服务中找到。该平台还提供移动应用下载服务、小客车摇号、停车泊位、杭州地铁、不动产登记等等,市民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询或者办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毅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