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个百万”农业基地明年初步建成

02.12.2014  10:17

你菜篮子里的蔬菜鱼虾猪肉等等

会出现更多新鲜安全的本地货

很多杭州人每天的小饭桌上,一定少不了一两样蔬菜,不然这顿饭就吃得不“落胃”。

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蔬菜都行。杭州人最喜欢的,是绿油油的叶菜,比如毛毛菜、菠菜、小青菜等,热锅里一过油,简单炒炒就能端上桌。尤其是碰上一年里本地叶菜大量上市的日子,那一盘叶菜吃下肚,保管会拍拍肚子,说一句“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那种满足,无以言表。

是的,杭州人爱吃叶菜,尤其爱吃本地种出来的“杭州叶菜”。也不止是本地叶菜,能吃到嘴里的各种东西,比如大米、肉、水果、笋等等,杭州人也很认准“本地产”。

为了让杭州人能吃到越来越多的本土产品,也为了让杭州人吃到嘴里的食品越来越安全,杭州正致力打造“六个百万”农业基地。分别是:百万亩稳产高产粮食(杂粮)生产功能区、百万亩城市保供蔬菜生产区、百万亩名优特茶桑果基地、百万头规模生态畜产品(生猪)基地、百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区、百万亩高效生态经济林。

明年,“六个百万”基地就将初步建成;2018年,全部建成。

 

八成以上的叶菜新鲜本地产

高山蔬菜大规模进菜场

先来说说百万亩城市保供蔬菜生产区。

百万亩,就是整整一百万亩。这不是说要在这两三年里,新开辟一块一百万亩的地来种菜。现在,杭州的“菜篮子”基地,就有26.2万亩,今后的百万亩蔬菜基地,这一部分就在老底子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还不够的,就要新建。按照计划,第一步要新建32.391万亩。

这些蔬菜基地,分布在杭州的角角落落。其中杭州人爱吃的叶菜是重点,有九千多亩,种得离市区也近,比如余杭良渚、瓶窑、径山、星桥和萧山围垦等地;常年性蔬菜基地,15.07万亩;季节性蔬菜基地,13.332万亩;高山蔬菜基地,3.0078万亩。

有了它们,等到2018年,杭州的蔬菜年产量就可以达到320万吨,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到63%,其中叶菜自给率将达到83%。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常逛菜场的主妇们都会记得,要是碰到了暴雨大雪等灾害,或是节假日、蔬菜淡季,杭州菜场里的蔬菜,尤其是叶菜,都会明显涨价,少的时候涨几毛,多的时候买一斤菜要多掏几块钱。以后,这种情况可能就不会频繁出现了。

因为蔬菜基地多了,首先是能保量,不会出现“断菜”的情况,保证市民在菜场里买得到菜;量多了,供应稳定,自然就能保证低价格,起码不会出现“坐地起价”的情况。而且本地叶菜种得多了,少了运输环节,当天地里摘好,运进市场,当天就能上小饭桌,绝对新鲜。

另外,以后的菜场里,还能买到越来越多的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大多种在清凉峰、天目山等地,山上环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基本不用农药。再加上高山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蔬菜,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多,吃起来味道也特别好。还有,高山上温度低,蔬菜成熟得晚,夏天最热的时候,平原上的蔬菜都热得长不出了,它刚好批量上市,打了个时间差。

之前,这种高山蔬菜因为零零散散的,菜农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大多批发到了勾庄,最后只有一小部分卖进了杭州菜场,比如茄子、四季豆、番茄、青椒等,但吃到过的人都说蛮好。以后,有了百万亩蔬菜基地,高山蔬菜会规模化地进入杭州菜场,杭州人可以花一样的钱,吃到更好的菜。

养殖场改造设备保质保量 哪怕碰到灾害鱼虾也不涨价

百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区,包括十万亩南美白对虾、万亩生态甲鱼、六十万亩有机鱼养殖观光,以及以青、草、鲢、鳙等为主要品种的非投饵清水鱼养殖、鱼鳖虾鳅共生或稻鱼轮作养殖区等。

今年因为气候不好,杭州好多养白对虾的养殖场收成不太好。夏天时,天天闷热,水里缺氧,好多虾活活闷死;所以到了秋收季节,能上市的虾只有往年的一半。虾少了,价格就贵了,菜场里的白对虾,最高的甚至卖到了去年的一倍。

杭州市农业局产业信息处负责人说,虾减产的虾场,基本上都是没有安装养虾设备的小场;对比蛮明显,只要用了设备的虾场,今年虽然也有减产,但情况要好很多。

接下来,百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区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各大养殖场、改造养殖设备,保质保量。今后哪怕遇到梅汛台风等季节和灾害天气,菜场里的鱼虾也不会大涨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杨骥野 冯莉 制图 高薇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