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述民评7年 火药味渐浓 关注度愈高

07.12.2015  11:05

2015年杭州“公述民评”近日画上句号。从明年开始,公述民评将交由市考评办牵头主办。连续7年的公述民评有没有取得如期效果?政府官员台上心跳加速,转过头会否一笑而过?交由市考评办主办后,公述民评会有怎样的改变?就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人员和部门。

民评代表出招政府官员接招是否走过场?

7年里有没有取得如期的效果?

政府官员台上脸红台下会否一笑而过?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现场。

针对民评代表的提问,嘉宾现场图解无证餐饮整治情况。

2015年杭州“公述民评”近日画上句号。相较于往年的公述民评,今年加入了阶段评议的新环节,目的是让活动持续时间更长,活动效应发挥到最大。

从2009年开始,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已整整走过7年,从最开始的职能部门分管处长介绍所在单位的成绩,到部门一、二把手坐在台上直面市民的提问,再到属地区长“站台”,规格越来越高大上。

7年是个“坎儿”,所以中国有个词叫“七年之痒”,是说随着时间变得平淡,而杭州的公述民评却相反:火药味渐浓,关注度越来越高。

记者获悉,从明年开始,公述民评将交由市考评办牵头主办。“毕竟他们对于问政主题收集、问题解决自有绩效评估体系,便于督促整改。”有关单位人员这样表示。

连续7年的公述民评有没有取得如期效果?政府官员台上心跳加速,转过头会否一笑而过?交由市考评办主办后,公述民评会有怎样的改变?就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人员和部门。

工作作风转变了

为了不被“问倒” 他们多次实地查看收集舆情

拱墅区副区长王牮,2014年坐在了公述民评的问政台上。“以前并没有想过会接受这样的问政,说不紧张是假的。”王牮说,为了不被“问倒”,自己前期也收集了不少舆情,就自己分管的环保、城管等方面的工作多次实地细致地查看,先自己查漏补缺。

同样做过事先准备的还有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2013年徐青山第一次参加问政前,除了到市里的各条河段上转了转,还在单位里搞过一次模拟训练,模拟面对高压问题或接连不断的尖锐问题时如何作答。

杭州市作风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述民评刚刚启动的时候,只是让分管业务的处长来陈述当年的工作,并回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评议代表的问题,当时的场面还算和风细雨,“直到网上直播,关注度越来越高,场面开始‘火爆’起来。

这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不清楚现场民评代表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不少单位会在内部先进行模拟。他们按照电视直播的模式对面而坐,有的单位还请了主持人、评议嘉宾、媒体代表、市民代表,尽可能语言犀利、刨根问底,被问政的领导满头是汗可还得总结模拟效果,哪里回答得不好还得重新改进,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是此前没有发现的,“有的单位还进行过两三次的准备。

官员们这样的紧张是好事,可以好好想想上一年的承诺有没有做到,如果没做到到底是何原因。”曾担任公述民评现场点评的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丛杨 文 蔡郦 制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