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交大数据成香饽饽 背后暗藏“黄金”
“实时公交”卡位战激战正酣
公交大数据成为互联网公司争抢的“香饽饽”
此前,“车来了”还能查看到实时数据。
家住朝晖的王小姐每天上班之前,都习惯打开一款实时公交APP“车来了”,查看一下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现在行驶在哪里了,还有几分钟、几个站点才能到达。
但这段时间她突然发现,这些一目了然的实时数据全都不见了,王小姐一问周边的朋友,发现其他下载了该软件的人也碰到了这问题。
为此,“车来了”近日还特别在杭州开了一场“致歉会”,会上说明自7月28日以来,实时数据已经中断了三次,在此期间,日均200万次的服务请求受阻。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指出,其实事情远没有“数据中断”那么简单,“车来了”实时数据来源于杭州的公交系统,而眼下,公交大数据已经成为不少大数据开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不光是科技公司要抢,连公交集团也有可能已经意识到这背后的价值,未来不排除自己开发涵盖公交即时信息“APP”的可能。
“实时公交”卡位战激战正酣
据了解,“车来了”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相继上线,于2013年11月份进军杭州市场。当时通过与杭州某公司合作,拿到了杭州公交车辆即时数据,据其官方发布的信息称,目前在杭州的用户有200万。
记者了解到,三四年以前,全国做公交即时查询的公司并不多,而如今,这个领域的竞争可谓是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打开手机查询相关的APP,就可以发现类似的软件一大堆,如兜兜公交、酷米客公交、到站提醒、彩虹公交、爱帮公交……包括百度、腾讯、高德等互联网大佬皆已入局。
在这几年中,有很多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如百度地图进军实时公交领域,除了提供即时公交信息外,还推出了实时轨迹挖掘获取公交车具体位置等功能;2014年4月,高德地图6.4.0版本上线,宣布其将拥有“实时公交”功能,首批开通实时公交的有杭州、武汉、上海宝山、苏州昆山、郑州五个城市;而腾讯地图也在2014年6月推出了腾讯实时公交,首站以重庆、深圳、杭州为起点,这让这个市场的激战更具观赏性。
从这些互联网大佬争相竞争的“根据地”来看,杭州无疑是一个战略高地。
而拥有杭州“实时公交”数据优势的公交集团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竞争的激烈。
“现在每年都有几十家企业上门来和我们商谈购买大数据的业务。”公交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
空洞的数据背后其实暗藏“黄金”
据了解,目前杭州主城区常规公交客月运总量基本在9000万人次上下,日均客运量接近300万人次。从占比上看,常规公交客运量占了70%左右,也就是说,杭州主城区内,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选择公交出行。
一系列看似枯燥空洞的数据背后,其实暗藏“黄金”。这也是众多公司激战的最终目的所在。用当下流行的词来说,就是“大数据。”
记者从多家开发公交即时查询的科技公司了解到,目前这些公司大都还处在前期投入阶段,并没赢利。
“寄予未来的希望,还是在大数据的商业化的应用方面。”“车来了”的负责人邵凌霜表示,收集大数据的平台,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信息,也能同时赚取服务商家的钱。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在乘车的时候看小说、听音乐、玩游戏、发朋友圈,以后“车来了”就可把小说、游戏、音乐引入进来。
还可以通过人群出行的数据分析出人群的流向,“比如,根据我们搜集到的大数据,发现这两年去往海创园的车和人流量增长特别多,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向我们的用户提供附近商家、店铺,甚至是楼盘信息。因为,工作的人多了,附近的房价自然也就涨上去了。”邵凌霜说。
在“车来了”的数据检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每天的上下班固定线路,知道其住在哪里,在哪里上班,由此就能判定出职业特点;在他们监测到的数据中,还发现一些人会在每周固定的某一天乘坐公交车,那么就大概知道--用户的车在哪一天是限号的。
“之前还有保险公司找到我们谈合作。”邵凌霜说,理由很简单,通过观察某些人的固定出行线路,可以推测这些人具有稳定的工作,这部分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优质客户”,“保险公司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险种选择,寿险的金额也会相应提高。”
大数据之所以如此“吃香”,业内人士分析,除了能够赚到商家的钱,还因为它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丰厚的增值效应,比如引入风险投资。
之前在杭州风风火火的“优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根据网易新闻中心和新浪财经发布的消息,目前,优步已推广到53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并且早在去年年底的融资中,整体估值就已达到400亿美元。同样性质的,还有滴滴打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数据与实体产业结合在一起,也能“大展拳脚”。它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设计出一对一的有效产品。
由此可见,这些才是公交大数据背后的“金矿”。
公交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大有可为”
而在大趋势之下,公交集团也意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
记者从公交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公交集团也在筹划上线一款自己的APP软件。
“以后,乘客周边有多少条线路、公交多长时间到站、线路调整信息、服务措施,甚至是定制巴士、出租车预订、车辆租赁、自行车服务等等,都可以集中到新的APP平台上来。”公交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但是鉴于目前市场上不少的APP已经早一步占了“先机”,重新推广一款新的APP,并得到大众的接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个问题还要好好筹划一下!”
为了能采集到更准确的数据信息,从8月初开始,公交集团就开始对全市8000多台的GPRS定位系统进行更新,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全部更换完成。这段时间内,公交车站的实时服务信息可能也会暂时中断。
不过,目前,公交集团正在筹划的这款APP,主要着眼于智慧出行,服务公众的角度出发,还没有任何商业用途方面的考虑。“除了在线的便民出行服务,主要还是用于在线调度、网络定制、服务水平检测等管理方面的服务。”
而在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吴伟强教授看来,公交大数据的作用远不止这些。“通过大数据,既可以通过人群密度、固定乘车线路等信息的分析,知道目前的线路设置得是否合理,从而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公交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将大大增强;也可以促进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对接。用途很多,对智慧城市建设也大有帮助。”
吴伟强说,在国内,大数据还可以为公交公司这类的公众事业单位带来非常可观的资金。
“两个月之前,我了解到一个开发运营公交类APP的企业,当时的用户是27万,就成功融资了3个多亿。更何况,杭州公交日均出行人数已达到260万以上!不仅如此,单单是每人每次乘车2元的车费,累加起来的沉淀资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刚刚推出的支付宝支付停车费,也是同一个道理。”
时刻处在“被跟踪的状态”下我们的信息还安全吗?
一边是互联网公司白热化的酣战,一边是用户对移动软件带来便利的依赖。可是大数据导致人们更多的个人信息被搜集和捕捉,这势必会使很多人担心隐私被泄露。
在某银行工作的白领张先生就在朋友圈吐槽:在某网站团购过一次美食,后来发现,以后每当你走过这家饭店,周围的商铺信息都会向你推送过来;在某个网站上买过一个书包,眼下,开学的前夕,不管你打开任何网页,都会时常跳出书包的广告信息;每天要接各种陌生、推销电话;个性生活、消费习惯更是被相关利益方了如指掌……
而公交、快车等出行背后的大数据,则是把自己的行踪给“监视”了。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当每个手机都是一个大数据定位的终端,每个用户都将成为大数据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我们每天的行为都处在“被跟踪状态”,我们的信息还安全吗?
记者咨询了一位从事大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他比较乐观地认为,这些大数据信息整合后,根据每个人的行为特点,能够描画出的,仅仅是一个带有某些特定“标签”的“影子”,如17-25岁之间的女性,在海创园工作,每天9点上班5点下班,但经常加班,年薪10万-12万,周末喜欢看电影、逛公园……如此种种。
虽然身上被贴上了不少“标签”,但并不能精确知晓这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因此,他认为,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并不会造成信息的过分泄露,也不会对用户产生威胁。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在数据分享、数据开放的大背景下,不仅政府机构之间、企业集团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库实现共享,甚至可能在不同企业之间也会形成共享的数据库。这就意味着,一旦某个数据库出现安全漏洞,个人隐私信息或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将可能是全方位的。因此,数据分享、数据开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信息安全压力日益增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空前巨大。
所以,厘清隐私权与大数据共享的边界,对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形成有效监管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记者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