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仁爱托管中心十年爱心路

22.10.2014  20:03
              从2003年1月到2013年1月,杭州仁爱托管中心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以“仁爱”启幕、谢幕,完成了一段我省首家民办公助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托管机构在残疾人托管工作上的有益尝试,一路走来,均由一颗爱心予以串成。   爱之忧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发展付出的代价,并如影随形跟着人类社会发展前行。却承受了社会诸多的偏见甚至歧视。智力、精神残疾人往往被称为“傻瓜”、“疯子”,以致应有的正当权益要靠外力得到保障。这两类残疾人就连亲生父母也因长期看不见希望而产生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和行为来,父母除了深深的负疚感和更多地付出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不得已时,便采取极端措施,如将孩子关笼子、地下室、山洞或用铁链、布条捆绑限制孩子的行动等等,个中心酸与沉痛又有谁知。有监护人袒露心迹,自己力不从心时,愿与孩子一起了断生命;也有早已准备了大量安眠药的,到时“一块走路”……这里面无不浸满了无奈的爱,他们是要把孩子和自己一起带走。   爱之路             有爱就有担当。上世纪九十年代,杭州一部分智力、精神残疾人的监护人进行过多次磋商,有的曾求助过国外和香港等公益组织。直至2000年12月,在杭州市残联指导下,成立了首届市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会,从此形成了凝聚力。次年2月,亲友会向市残联写了报告,接着又向有关部门寻求支持。但当时要成立托管机构省内尚无先例,财政不能列项,不仅经费无处开支,管理还有风险。             2001年12月,笔者出席中残联在京举办的省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会主席研讨班,在会上就创办托管中心作了发言,得到热烈欢迎,但这还仅仅是道义上的声援。             2002年4月,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来浙江视察工作,在有省市党政领导及残联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上,笔者有幸发言。发言限定8分钟,可令人欣喜的是,刚破题,邓朴方主席就要求慢慢讲,并插话:“智力、精神残疾人都是重度残疾人,只能托管托养。”当汇报到经费问题时,他用肯定的语气说:“只要办起来,以后会有的!”并转头向在座的杭州市委领导说:“朱报春同志,他们要办托管中心,你要给他们‘报春天’哦!”,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邓主席还给省残联留下建议,其中特别提到“群众要求办的重度残疾人员托养中心,杭州市有了态度,政府办一个,民间要遍地开花。浙江要在‘民办公助’的形式上做文章,要积极一点,先搞起来,逐步规范。” 邓朴方主席的指示,给通向成功之路铺下了第一块砖。             但是路仍然是不平坦的。首先是创办者在申办手续时,竟遇到了要按取缔“法轮功”的文件取缔亲友会这个“没有登记过的非法组织”的回答,更不能由亲友会办托管中心,经再三说明也没用,同去办理的一位女同志急得差点掉眼泪。嗣后,托管中心又在注册资金、场地落实、经费筹集、招聘服务人员等等的问题上处处碰壁,难题可说是一个接着一个。好在也是因为有了一个大大的爱,相关部门有爱,社会各界有爱,在一片爱汇聚成的支持帮助下和创办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难题又一个个得到破解。             2003年1月,终于迎来了“杭州仁爱托管中心”的成立。             2005年春节,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领导带领有关局、办负责人在市残联领导陪同下,到初创不久的托管中心听取工作汇报,给予指导和慰问,并题词: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民办公助的残疾人托管事业。2008年9月,时任副省长陈加元带领省有关厅局负责人,在省市残联领导陪同下前来调研、慰问,并赞扬托管中心为全省残疾人托管事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省市残联领导和所属各部则把办好托管中心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经常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参加活动、看望慰问,给托管中心以强有力的支持。   爱之花 一、人性化管理结硕果             托管中心坚持以智力、精神残疾人为主体全日托管和半开放式管理,融托管、康复、教育、培训于一体,服务人员与残疾人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娱乐、同劳动,形同家人,促使其身体心智不断得到改善,以达到康复和基本康复的目的。             智力残疾人阿安(化名。下同)父亲早亡,在家总待不住,每天在外游荡,一次肚子饿了走进饮食店吃饭,钱不够,被老板扣住了,幸好被熟人撞见才被带回家中。这使他妈妈终日提心吊胆,送到托管中心时,其母还担心他待不住,经常来看望。但不到一月就发现,托管中心每天有文化课和手工制作,还有农业劳动,并根据阿安爱好体育的特点重点培养,便十分放心了。儿子安顿好了,她自己也找了一份工作。经琢磨了好几天,这位母亲送来一面锦旗:“爱心托起我们的梦,汗水创造美好人间”,还说觉得这两句话挺合适的。阿安也不负母亲期望,月月被评上学习积极分子,还参加了省和国际的特奥会,并摘金夺银,其跳远的照片还被登载在《文汇报》上。又如,精神残疾人阿刚,送到托管中心时,其父介绍,由于儿子影响治安被公安部门抓去坐过牢,同牢人还叫他吃过粪便,后发现他脑子不灵清,被转到公安医院治疗,但不见效。到托管中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阿刚确实经常翻墙外逃,还认为自己没有病,又因不肯吃药常犯病要打人。后来他了解到自己外逃一次,服务人员都要扣奖金的,却依然对他态度如常,在托管中心细致耐心的教育下,他不再外逃了。六年余的托管,他似乎变了个人,不仅安下心来,还认真听课、积极参加工场劳动,动作还比人家快,成了劳动积极分子。几年下来,劳动所得存款三千余元,成了托管员中的“富翁”。回想以往肚子饿没有钱偷饼吃被人打得手肿的情景,他由衷感到托管中心好。再如智力残疾人小美,17岁时就被人拐骗,做了三次人流,医生告诉监护人,如再做人流就没命了!监护人送她到托管中心时,她面色苍白,已患了严重的贫血症。但两年后,小美不仅面色白里透红,还成了一名运动员,在省和国际特奥会上都获得金银牌,还与别的弱智学生夺得400米接力赛金牌。康复离开后,她结婚生小孩又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给托管中心送来了喜糖和喜蛋,年迈的外公外婆还特地送来“仁爱之心,教育有方”的锦旗。             与阿安、阿刚等人父母一样的是,当看到孩子被送进托管中心得到前所未有的康复、教育、培养,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后,这些残疾人的父母、监护人都放下了一颗沉甸甸的心,从此也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去,长期困扰着他们的忧愁得到了彻底的化解。托管中心起到了托管一人,解放全家的作用。             十年来,托管中心前后托管过的86名残疾人,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有12人重返社会,整个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也获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各级领导及各类单位、社会各界、残疾人家属充溢着感谢、赞扬、勉励词汇的锦旗、镜框、牌匾说明了一切。 二、促进了社会助残氛围             民办的托管中心起初半年内还未被社会知晓,仅收托了9名残疾人,率先来托管中心挂上“爱心教育基地”牌子的是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现为学院)。他们开始对托管中心情况也知之甚少,特地邀请笔者到该校志愿者大队成立会上去宣讲。不久,在该校一批批师生前来托管中心服务的宣传影响下,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等十所高校院、系陆续前来挂上“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牌子,并定期参与托管中心残疾人的教育、劳动、环境布置、打扫卫生等活动,还帮助在杭州吴山、城西广场义卖残疾人制作的手工产品。             此外,中国美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不定期上门服务,还有武警杭州支队和部分中小学校及企业。武警官兵每年除了学雷锋日外,凡托管中心举办活动必来参加;杭州夏衍中学成了托管中心培训残疾人运动员的基地;杭州百江液化气有限公司挂了共建单位牌,一度免费供应液化气,以后每瓶液化气优惠20元;杭州圣沃特饮用水有限公司老总亲自上门,一度免费提供纯净水,以后是每瓶半价收费;更有许多爱心人士逢年过节必送来各种糕点、水果、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还给代缴电费,有的是网上发起,志愿者来托管中心献爱心,现场募捐资助托管中心;有的商场听说采购者来自托管中心,就主动给商品价格打折或开发票代缴税费等等。             托管中心一时成了各界献爱心的平台,呈现出一派融融暖意。             这种助残氛围还辐射到了省外。苏州易可纺家纺有限公司老总不仅特地到托管中心为朝西的宿舍装上十余个隔热窗帘,还通过杭州市慈善总会定向资助人民币两万元;香港怀志田景中心是个同类残疾人托管单位,闻讯后前来参观,并送来钱物,与托管中心保持友好往来。香港回归十周年时,浙江广播电台制作播放了“浙港情缘”特别节目;在杭办厂的一位台商特地派驾驶员送来泰国香米1000斤;在浙江理工大学任教的美籍教师也与学生一起到托管中心与残疾人共同糊信封、做绢花等。更有不留名的“雷锋”,常常买好水果叫商店老板送给残疾人,自己却悄然离开。             爱心,凝聚到了托管中心,凝聚到了残疾人身边,彰显了一份厚重、坚实、足以融化坚冰的正能量! 三、百花盛开春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托管中心引起了省内外各方的关注,参观的团队更是纷至沓来,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一时好评如潮,几乎令托管中心应接不暇。大家都怀着一个愿望,即如何将媒体称之为“杭州模式”的托管中心“拓下来”服务于本地残疾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08年,浙江省残联开展“残疾人共奔小康工程”,该工程所包含的三项子工程之一即是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并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使得这项工作陡然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随后,全省各地纷纷行动,以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形式兴办残疾人托安养机构,几年下来,逐渐呈现出全覆盖的趋势。当年邓朴方主席希望的“遍地开花”已成雏形。各类机构大多以其功能定位定名,有残疾人托养中心、阳光家园、阳光驿站、工疗站、托养康复中心等等,接纳对象以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为主,实为残疾人的福音。其中,杭州市兴办了一座拥有五百张床位,设施一流的“杭州仁爱家园”。             大势所趋,作为民办公助的“杭州仁爱托管中心”欣喜地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智力、精神残疾人托管开辟了光明的前景,更兼负责人自己也已从花甲步入古稀,所托管的残疾人应该有一个更长远的去向了。             2013年1月,在经过前期与杭州市残联的协商后,托管中心剩下的20多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基本转入了杭州仁爱家园,个别的也作了妥善分散安置。至此,“杭州仁爱托管中心”完成了十年使命,圆满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