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成效好 杭城百姓期盼高——对我市“五水共治”实施情况的民意调查报告

17.11.2015  00:39

      为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我市“五水共治”实施情况的认知与评价,日前,市民情民意调查办公室对有关工作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我市“五水共治”的总体评价较好,同时,也对不断优化和改进治水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样本的构成

      本次调查涉及13个区、县(市)共计2600余名城乡居民,其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年龄18岁以下的占0.8%,18-39岁的占30.5%,40-59岁的占47.7%,60岁以上的占21.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9.1%,高中、中专学历的占28.6%,大专学历的占21.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0.9%;职业为公务员的占2.8%,事业单位人员的占8.9%,企业职员的占36.2%,私营企业主、个体老板的占8.0%,在校学生的占1.5%,退休人员的占26.0%,其他人员的占16.6%。

      二、市民对我市“五水共治”的总体评价

    (一)对“五水共治”的知晓度较高。

      调查中,当被问到“您是否知道我市实施的‘五水共治’行动”时,有79.8%的受访市民表示“知道”,有19.4%的受访市民表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具体内容”,另有0.8%的受访市民表示“不知道”。

    (二)对“五水共治”工作成效的评价较好。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对‘五水共治’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价”时,评价(“非常显著”与“比较显著”相加)最高的是“保供水”,达81.7%;第二位的是“防洪水”,达78.9%;排名第三的是“治污水”,达77.3%(详见下表)。

                市民对“五水共治”工作成效的评价        单位:%

 

非常显著与

比较显著相加

非常显著

比较显著

成效一般

成效不大

没有成效

治污水

77.3

25.4

51.9

18.6

3.5

0.6

防洪水

78.9

27.7

51.2

18.1

2.3

0.7

排涝水

71.6

21.7

49.9

23.3

4.3

0.8

保供水

81.7

32.2

49.5

16.1

1.7

0.5

抓节水

67.0

21.2

45.8

27.5

4.1

1.4

 

(三)对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较强。

调查显示,当问到“您对我市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时,信心(“很有信心”与“较有信心”相加)最强的是“防洪水”,达89.1%;其次是“保供水”,达88.7%;“治污水”以84.9%的占比位列第三(详见下表)。

                        市民对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          单位:%

 

很有信心与

较有信心相加

很有信心

较有信心

信心一般

不太有信心

没有信心

治污水

84.9

44.4

40.5

13.1

1.5

0.5

防洪水

89.1

45.9

43.2

9.9

0.7

0.3

排涝水

83.9

40.4

43.5

14.2

1.5

0.4

保供水

88.7

48.8

39.9

10.3

0.7

0.3

抓节水

84.0

42.7

41.3

13.9

1.8

0.3

(四)对“五水共治”意义的认同度较高。

调查中,当向受访市民问及对“五水共治”意义的认同度时,在11个选项中,“是重大民生工程”以91.8%的认同度位居第一;其次是“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占89.0%;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占86.8%。共有7个项目的认同度达80.0%以上(详见下表)。

 

                      市民对“五水共治”意义的评价                  单位:%

 

认同度

是重大民生工程

91.8

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89.0

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86.8

五水共治”是建设“美丽杭州”的必要基础

86.7

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85.5

污水、涝水、洪水、饮水、节水等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81.8

有利于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状况

80.5

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

79.0

有利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78.5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1.7

寻找可游泳的河”可以促进我市的治污水工作

71.4

(五)参与“五水共治”活动较为积极。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参与我市“五水共治”活动较为积极,在9个选项中,“积极开展节水活动”、“参与各类‘五水共治’宣传活动”和“减少污染排放”分别以66.0%、55.7%和34.5%的占比位居前三(详见下表)。

                      市民主要参与的“五水共治”活动                    单位:%

 

比例

 

比例

积极开展节水活动

66.0

当护河志愿者

14.9

参与各类“五水共治”宣传活动

55.7

捐款

11.1

减少污染排放

34.5

当民间河长

6.2

参与河道清淤、洁水等活动

30.8

其他

0.4

当民情观察员

17.6

 

 

(六)“治污水”是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

调查显示,当问到“您认为‘五水共治’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时,“治污水”以79.2%的占比位居第一。此外,“抓节水”和“排涝水”也有相对较高的关注度。

三、市民对治水具体工作的评价

(一)对“治污水”的评价。

1 、对水质污染原因的看法不尽相同

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造成本地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时,在10个选项中,“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管网直排河道”是受访市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占49.9%;“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以46.3%的占比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生活垃圾乱倒入河道”,占40.2%(详见下表)。

                              市民对水质污染原因的看法                        单位:%

 

比例

 

比例

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管直排河道

49.9

河道淤积,河面垃圾清理不及时

29.5

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

46.3

工业垃圾乱堆造成污染水进入河道

19.3

生活垃圾乱倒入河道

40.2

河流不不畅,自净能力小

17.4

制度不健全,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30.0

农业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河道

14.9

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够,造成废水

排放量仍太大

29.8

其他

0.3

 

2 完善处理设施是治理生活污染水质的有效载体

调查显示,当问到受访市民“治理生活对水质污染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时,在7个选项中,“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分别以73.9%、56.5%的占比位居前列(详见下表)。

                      市民对治理生活污染水质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73.9

及时清扫各种垃圾

31.0

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

集中处理

56.5

把城市家庭阳台上洗衣机的污水和厨房污水接入污水管道

28.1

定期进行河道清淤、配水

50.5

其他

0.6

在农村建分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8.8

 

 

3 、加强监督管理是治理企业生产污染水质的有效手段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对治理企业生产污染水质的观点较为集中,普遍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在10个选项中,“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和“搬迁城市有污染的生产企业”分别以64.4%、61.6%和46.5%的占比位列前三位(详见下表)。

                    市民对治理企业生产污染水质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64.4

全民参与,有偿举报,鼓励市民

全方位、全时段关注监督

17.6

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

处理违法排污行为

61.6

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污水管理

14.1

搬迁城市有污染的生产企业

46.5

提高企业污水排放标准

5.9

强制严重排污企业建设污水处理

设施,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43.9

定期公布高危污染企业排污监测结果

5.8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

许可证制度,减少排污量

23.9

其他

0.1

4 、规范畜禽养殖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水质的有效举措

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水质应采取哪些措施”时,在7个选项中,“规范畜禽养殖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场污染物纳管或达标排放”以61.9%的占比位居第一;其次是“加大违法排污养殖场的处罚力度”,占54.4%;“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以46.1%的占比位居第三(详见下表)。

                  市民对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水质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规范畜禽养殖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场污染物纳管或达标排放

61.9

全面禁止家庭和小规模的畜禽养殖

34.3

加大违法排污养殖场的处罚力度

54.4

对部分河流的集雨区全面禁止畜禽养殖

32.6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46.1

其他

0.3

大胆探索并加快实施绿色、生态、

环保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44.8

 

 

(二)对“防洪水”和“排涝水”的评价。

1 、与生活相关的设施积水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本地内涝的主要突出问题是什么”时,“道路积水”是市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达86.3%;“居民住宅区积水”以53.3%的占比位居第二;“河道满溢”和“铁路、道路涵洞积水”分别占38.2%和31.6%。

2 、修缮防洪设施是“ 防洪水 的有效措施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认为本地‘防洪水’应采取什么措施”时,“拓宽、疏浚河道,加固江湖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以79.3%的占比位居第一;其次是“新建的扩建排涝泵站,提高排洪水能力”,占43.7%;第三是“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占30.0%;“兴建水库,提高蓄洪水能力”占23.0%,居第四。

3 、“ 清淤促排” 是“ 排涝水 的重要举措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排涝水’应采取哪些措施”时,在13个选项中,“河道整治、清障、清淤”以65.0%的占比居首位;第二位是“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占57.2%;排名第三的是“优化排水设施的设计”,占51.9%(详见下表)。

                          市民对加强“排涝水”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河道整治、清障、清淤

65.0

建设排涝泵站

23.3

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

57.2

确保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完好,

能随时发挥正常效能

22.4

优化排水设施的设计

51.9

断头河打通工程

21.0

建设口径超大的排水主干网

38.7

小流域山洪治理

13.1

建设大容量的城市蓄水设施

29.9

加高路面

10.8

对局部积水区域进行专项改造

25.5

其他

0.2

建设涵洞排水设施

24.1

 

 

(三)对“保供水”的评价。

1 、对我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建设评价较好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我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建设做得好吗”时,认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占70.7%;有26.3%的受访市民认为“一般”;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分别占2.4%和0.6%。

2 、对当前饮用水的水质和用水较为满意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当前饮用水的水质和用水感到满意吗”时,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0.6%;有31.9%的受访市民表示“基本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6.8%和0.7%。

3 、“ 净水寻源” 是“ 保供水 的重要手段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保供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时,在8个选项中,居首位的是“改造水厂水净化处理工艺以提升水质”,占66.5%;其次是“引进水质好的水源”,占54.7%;排名第三的是“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地,防止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占43.1%(详见下表)。

                        市民对加强“保供水”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改造水厂水净化处理工艺以提升水质

66.5

水库扩容,提高水库供水能力

23.3

引进水质好的水源

54.7

新建和扩建水厂,增加供水能力

21.8

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地,防止突发性

水源污染事件

43.1

科学调度,确保“丰水期”与“用水高峰”在地域与时间上的平衡

18.8

建立专用的饮用水管网系统,实现

饮水与用水分开

41.6

其他

0.2

 

(四)对“抓节水”的评价。

1 、对节约用水的赞同度较高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对节约用水的看法和做法是什么”时,有84.1%的受访市民表示“支持,自己也坚持做”;有12.6%的受访市民表示“支持,但自己平时不怎么注意”;选择“很多人不节约,仅依靠我节约微不足道”的,占3.0%;另有0.3%的受访市民选择“无所谓”。

2 、市民节水的方式多种多样

调查中,当问到“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水习惯”时,在9个选项中,“在公共场所不用水时立即关闭龙头”以73.9%的占比位居第一;其次是“及时关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如漏水立即修理”,占63.1%;排名第三的是“在洗蔬果、洗衣服、刮胡子时,不让水龙头开着”,占61.1%(详见下表)。

                          市民日常生活主要的节水方式                        单位:%

 

比例

 

比例

在公共场所不用水时立即关闭龙头

73.9

停水后,当外出时会拧紧水龙头

43.8

及时关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如漏水

立即修理

63.1

看到或听到有好用的节水器具和

方法,会想办法在家里推广使用

14.2

在洗蔬果、洗衣服、刮胡子时,不让

水龙头开着

61.1

下雨时,会用各种器具收集雨水

用于浇花或家庭卫生

12.7

家里使用节水马桶,节约冲水量

54.5

其他

0.2

用过的水存储起来,尽量重复使用

49.2

 

 

 

3 、“ 多措并举” 是市民对政府推进节水工作的期盼

调查显示,在问及“为继续推进节水,政府还应做好哪方面工作”时,在8个选项中,排第一的是“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监管”,占53.8%;第二是“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占47.2%;第三是“建立健全水价长效机制,通过价格杠杆激励社会节约用水”,占41.8%(详见下表)。

                              市民对政府继续推进节水工作的期盼              单位:%

 

比例

 

比例

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监管

53.8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倡导市民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让节水由意识变成习惯,由习惯成为文化自觉

33.4

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

47.2

制定行业用水限额,严格控制

大用水量企业的过快增长

30.2

建立健全水价长效机制,通过价格

杠杆激励社会节约用水

41.8

推广节水措施,普及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积极推进节水行动

25.6

编制全市节约用水规划,制定年度

节约用水计划

40.6

其他

0.1

四、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五水共治”的开展,对建设“三美”杭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调查中,受访市民对我市“五水共治”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梳理如下:

(一)讲方式方法,建长效机制。

一是 实行“一河一策”的治理方式。在深入摸排、清查河道污染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转型、管网建设、岸线管控等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治理办法。在充分借鉴拱墅区现有“城区零直排区1.0版”先进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有关河道管网建设和处理设施建设,为从本质上根除黑臭河的反弹奠定基础。 二是 建立治水长效工作机制。调查中,不少受访市民表示“治水难在治本,更难在治长”,建议有关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思路,科学规划城市水利管网的建设;积极探索完善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机制,并将之政策化、制度化,落实到实际治水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委“四个不放过”的要求,构筑全方位、多时段的治水监管机制,实现长效治水、常态治水。 三是 狠抓节水工作“龙头”。调查显示,有不少受访市民表示“我市辖区内、毗邻地区虽有众多水源(水体)流经,但可供生活饮用、使用的相对较少,(饮)用水压力依然存在”,“希望政府能通过加强节水宣传、推广节水用具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市节水工作”。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我市目前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状况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实际操作性、工作常态性,且为广大群众接受的节水方式和举措,狠抓节水工作的“龙头”。

(二)强宣传引导,优考核体系。

一是 加强对“五水共治”的宣传。调查中,有部分受访市民表示“知道有‘五水共治’,但对其主要做什么,做了有什么好处不甚了解”。因此,建议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五水共治”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用好《今日关注》、《民情观察员》等栏目,引导市民和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治水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 二是 改进“五水共治”参与模式。调查显示,仍有10.6%的受访市民从未参与过任何“五水共治”活动,当问及原因时,“不知怎样参与”是反映最多的。建议要在继续宣传好、发动好社会公众参与现有“五水共治”相关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五水共治”的参与模式,充分发挥新常态下大数据、“互联网+”的优势,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开展“五水共治”建言献策、知识竞赛、主题宣教等活动,利用街道、社区的平台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我市“五水共治”的知晓度与公众参与度。 三是 优化治水考核体系。要在继续围绕浙江省“五水共治”考核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优化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治水考核体系,确保通过考核的刚性约束力来提高治水工作的执行力;要完善“河长制”的治水工作体系,切实加大对“河长”责任人、“河长”牵头单位的考核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民间河长”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民间河长”的覆盖范围,广泛深入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河道管理。

(三)严追责问责,提法治水平。

一是 严格对治水工作的追责问责。调查中,有不少受访市民指出“治水工作的成与败、好与坏,关键是要落实责任,特别是要落实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因此,建议市有关部门要在继续做好治水督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五水共治”追责问责机制,对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五水共治”中存在作风不实、工作不力且造成不良后果的,一律进行严格的追责与问责,通过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与“约束性”切实增强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二是 完善治水的法律体系。“五水共治”既是惠民工程,又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为切实满足治水工作常态化、持续化的需要,建议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联合与治水有关的部门、单位,在对我市“五水共治”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制与我市“五水共治”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确保治水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有序推进。 三是 提高治水行政执法的力度。调查中,有许多受访市民表示“严格的行政执法,是确保治水目标得以达成的前提;泛泛的宣传一万次,不如实在的执法一次”。因此,建议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在“五水共治”中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偷排、污染水体的违法行为。并积极探索构建由环保、林水、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凝聚成力、形成合力,为进一步增强治水行政执法的效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