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起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10.06.2019  17:11

杨起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煤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新中国煤地质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今年恰逢杨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日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织召开了杨起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鹏大、翟裕生、彭苏萍、王双明,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秦勇,以及杨起先生生前亲友、同事、学生代表等发言,回顾先生生前的光辉事迹,缅怀他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追思他的创新精神和崇高风范。

杨起先生1939年开始从事地质工作,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他参加北京地质学院建院并任教,负责组建并领导了煤田地质教研室,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团结同事,教书育人,辛勤敬业,努力攀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煤地质专业高级人才,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杨起先生在系统研究总结我国煤变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多热源叠加变质理论,指出部分中国煤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从成因上阐明了我国部分“煤级偏高”的重大科学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项理论有效地指导了紧缺优质煤种的预测勘探,其中仅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就获得包括主焦煤在内的煤炭储量126多亿吨。20世纪90年代,杨起先生从煤盆地构造-热演化、热源-介质-热场-煤变质作用时空变化模式、煤变质地球化学反应机理、煤变质热动力学机制等方面,深刻地论述了中国煤变质控制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形成了煤变质作用系统理论,不仅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也在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和煤的伴生矿产地质勘探开发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杨起先生总是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科发展选择研究课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就通过区域性聚煤规律的调查,提出古地理、区域大地构造等对含煤岩系的形成发展和煤田分布的控制,总结了我国各时代聚煤作用有利区带的时空迁移规律。相继领导科研组通过对华北晚古生代区域性聚煤规律的研究,阐明了构造体系控制华北巨型波状坳陷聚煤作用和富煤带的形成,研究成果对开展全国煤田预测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随后,他又领导科研组通过沉积环境、聚煤模式及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河南禹县为代表的华北南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下段分别为陆表海碳酸盐-碎屑海岸与三角洲边缘潮坪和浅水三角洲聚煤模式。这是我国将沉积学引进煤地质学领域,开展聚煤规律研究的成功范例,被作为科研转化生产力的典型得到推广。

杨起先生高度关注并精心投入能源洁净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积极推进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他将煤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有机结合,探讨煤中有害元素地质地球化学异常、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与富集机理,剖析我国煤在开采、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害物质转化、释放、迁移与环境污染机理,为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与洁净化利用、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力提升了中国在煤地球化学领域的学术地位。他还根据中国煤变质特点,提出经受叠加变质,特别是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的煤,在提高煤级的同时增加煤层气含气量并提高煤的渗透率。中联煤层气公司等企业在杨起先生的观点指导下,煤层气勘探效果显著,在受岩浆侵入的构造带沁水盆地南部成功获得煤层气工业气流。

杨起先生先后四次主编《煤田地质学》、《中国煤田地质学》等重要教科书和专著,为形成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煤地质学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中国煤田地质学》在全面总结新中国煤田找矿勘探和预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从含煤地层对比划分、煤系沉积古地理类型、中国聚煤期与煤田分布、煤变质作用等,阐述成煤理论和聚煤规律,概括出我国煤地质特点。在杨起先生的著作中,闪烁着新观点、新认识,及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水平,受到了国内外同行学者的高度重视。

功崇惟志”,杨起先生入门地学,就立志“为祖国多寻找地下宝藏,使国家富强起来”,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度的事业心,为祖国煤地质事业不断拼搏、无私奉献。他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时常用当年西南联大“提倡民主与科学,学术上兼容并包,强调打好基础,重视教学质量,求实进取,严格要求”等优良学风来启迪师生,指导学科建设。他始终关心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倡导“在传统地质科学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转变过程,必须加强和拓宽煤地质学研究,保证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以应对能源需求、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等严峻的挑战。

在我国现代煤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中,杨起先生遵循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践行煤地质学为国家能源建设服务的宗旨,科学求实,不断开拓和引领我国煤地质学发展方向。他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和交流,紧密跟踪国际研究动态和趋势,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提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地质学理论。他提倡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积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的地球科学发展、地质工作振兴、煤地质学科与行业进步、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提及最多的事,就是杨起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年少时,因目睹日本海军在中国胶东半岛肆意横行,杨起先生立志学习造船业,壮大中国海上力量,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但是当时的西南联大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程,在李四光先生的引导下,杨起先生投身地质行业,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贡献。1979年,他在加拿大国际长远能源会议上即席发言,纠正了联合国一位能源专家关于中国煤炭储量、产量等的错误提法。该专家还在他的文字报告中把台湾称为国家,杨起发现后表示抗议,大会秘书长为此道歉。

杨起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不仅以其渊博的学识令人敬佩,更以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实为一代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