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干了这一杯互联网的咖啡!
在钢筋水泥的写字楼里,带上笔记本,租两三个工位,就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这绝不是美国青春电影里的桥段。
也许你还不知道,今年以来,像这样的故事,时不时地就在杭州的写字楼里发生着。白天,他们在写字楼的办公室里辛勤创业。中午的时候,跑到旁边的咖啡馆,听一场互联网大拿的讲座;跟隔壁办公桌的小伙伴交流经验;或者偶遇一下前来找项目的投资人……
类似这种咖啡馆加写字楼的模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众创空间。
一个星期之前,市科委首次评选出17家众创空间的模范样本。高新处副处长潘学冬还表示“会帮助这些机构申请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
目前,杭州已经有三十多家模式不一的众创空间。云咖啡负责人杨帆透露,到了六、七月份,还会再冒出二三十家的“新字号”。
一杯咖啡,一个工位。眼下,众创空间的春天来了。
一杯互联网咖啡的价值
乘电梯走进颐高创业大厦四楼,经过蜿蜒曲折的楼道,有一座隐秘在其中的咖啡馆。再坐电梯上至五楼,你可以看见整洁、有序的办公室格子间。
楼下咖啡、楼上办公,这就是目前在众创空间的圈子里,做得风生水起的“楼友会”。
楼友会事业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金波说:“众创空间是由过去的创业‘孵化器苗圃’演变而来。作为浙江省第一家民营孵化器,‘颐高’已经关注创业领域十多年了。终于,在今年等到了风口。”
跟普通的咖啡馆不同,“创业咖啡”很难找到一个醒目的门面。它总是隐藏在楼宇之间。因为它的顾客不是散客,而是创业界的圈内人。
“有人能为一杯咖啡,从南京飞到杭州。”徐金波告诉我,“四月份的时候,我们这里办了一场90后创业大讲堂。一个南京做旅行社的朋友,当时正面临着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的转型。在朋友圈得到消息后,特意从南京飞来楼友会。”
“楼友会咖啡馆”很有趣。在很多小细节中,都透露出互联网的基因。
比如,普通咖啡馆在顾客离开之后,需要索取敲章的停车券。
徐金波告诉我:“我们这里的停车执勤的大伯、小弟有一个微信圈。为了提高停车效率,楼友会的重要顾客离开后,楼上的服务员就在微信里发消息‘某某某车牌号的顾客,请放行。’顾客来去自如。”
钱宁泽是工商大学大二的学生,学的是环境色设计专业。他每天在楼友会义务兼职五六个小时。除了做咖啡,他也会帮忙做一些众创空间的文案和推广。
“楼友会生意慢慢好起来了,我们发现人手不够,需要再招人。于是,我们在网上发起了招募活动——这里不是‘星巴克’,不是‘两岸’。这里没有薪水,但这里有每年400场的互联网活动。来这里义务兼职,听过十场、二十场的活动,会让你对创业、互联网有更深的了解。”徐金波说,“虽然不提供薪水,但一个晚上,居然有112人主动进了我们的兼职库。”
就在昨天,在楼友会咖啡馆又迸发出一个有意思的小项目。
“昨天,有一个做了很多年律师的朋友来找我,我刚好在楼上处理一些事情。见到面的时候,他异常兴奋。这哥们说,‘就在等你的一杯咖啡的时间里,我有了一个做律师咖啡的想法:找专业律师,每人出一万元,做静默股东。他们不参与管理,三年不分红。但是可以在咖啡馆里,放置自己律所的资料,做品牌露出。同时,安排新手律师为店里的客人做法律咨询。简单的案子做公益。比较复杂的案子,可以后续跟进。先做着试试,万一被投资人看上了,也是一个项目呢!’”徐金波说,“这哥们的众筹想法,得到了很多同行的支持。目前,已经有58个律师加进了众筹‘律师咖啡’的微信群。你看,这就是一杯互联网咖啡的价值。”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屠雁飞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