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民族村“三四”举措 打造“五水共治”样板村

04.08.2015  20:34

衢江区举村乡洋坑、石便、西坑三个民族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带领下,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建立“四个一”环境保护工作机制、落实“四个无”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打造“四个养”休闲养生体验基地,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治理目标,保障农民增收。

一、建立“四个一”工作制度,确保治水工作抓到底。一是建立一个“治水”领导班子。在乡“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村相应成立“五水共治”实施小组,确保责任到人。二是绘制一张治污图。以河道为中心开展地毯式排查,绘制以每个村主河道为主要整治目标的污水治理图。在治污图上标记污点治理完成时限,倒逼干部抓好工作落实。三是制定一个整治方案。制定下发民族村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行动方案和环境卫生整治及管理考核督查办法等文件,明确“五水共治”责任区域,制定整治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河一案”。四是制定一套督查机制。每月开展2次以上不定期督查,促进“五水共治”工作走上常态化、健康化管理轨道。

二、落实“四个无”工作目标,确保生态环境无污染。一是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实现“无垃圾乱倒”。根据《举村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考核办法》,细化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制作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宣传画(册),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程度。二是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实现“无污水直排”。开展生猪整规、网箱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全面禁止水库捕渔、生猪养殖,拆除非法网箱。同时,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为抓手,在各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民族村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三是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实现“无乱堆放”和“无畜禽放养”。以开展“和美农家”评选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户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引导农户积极开展“无乱堆放”和“无畜禽放养”规范整治工作,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桂花、杜鹃、牡丹、兰花等花卉苗木,装靓扮美农家庭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三、打造“四个养”体验基地,确保农民增收有保障。一是强化生态保护,抢占“气养”高地。以创建国家生态乡为契机,各个民族村采取有力措施,严控林木采伐、配强配齐护林防火队伍,同时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力争提前实现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的目标。二是巩固治水成果,建设“水养”水源。巩固农村污水治理、乌溪江饮水源整治等治水成果,落实“河长制”、“路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管网建设,确保水质保持在一级标准。三是突出一村一品,打响“食养”品牌。依托整个举村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各民族村群众发展香榧、中草药、水栀子、生态香米等特色产业,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四是寻找乡愁记忆,筑建“心养”港湾。抓住衢南新村改造的发展机遇,认真开展“寻找记忆中的乡愁”调查活动,挖掘古村落背后的经典历史文化故事,努力把三个民族村打造成乡愁体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