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李晏:记录中国当代戏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25.08.2017  11:04

  《暗恋桃花源》《茶馆》《赵氏孤儿》……关于戏剧台前幕后的故事,都被著名戏剧摄影师李晏捕捉。自1986年至今30余年,近百张戏剧剧照被放大陈列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分为两个空间,一边是展示孟京辉和牟森作品的“双M空间”;另一边则主要是30年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包括其前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北京人艺、首都剧场等上演过的剧目。

  戏如人生,舞台上惊心动魄,舞台背后的故事往往更加动人,李晏就是记录这些故事的人。他看戏,也看戏外的人,他说自己是离戏剧最近的观众。

  用镜头记录30余年戏剧史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展出的剧照里,有田沁鑫16年前排《狂飙》,辛柏青和朱媛媛这一对情侣午间互相喂饭的场景。也有《暗恋桃花源》全国巡演时,黄磊面对幕布独自站立的场景。近年来一些话题人物,胡歌、吴刚、金星等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出,这些都在李晏的镜头下定格。

  黄磊形容李晏是个传奇人物,因为“他几乎用相机记录了近三十年的整个中国戏剧发展状况,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戏剧活动及事件发生的地址,无论是一个中戏三年级的习作,还是一台彼得·布鲁克的大戏,他都在。他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历程中的‘活化石’,他的镜头所记录的一切,未来可以称为‘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验戏剧刚刚兴起,20岁出头的李晏连考五年戏剧学院都没通过,但和戏剧的缘分却冥冥中因摄影而又联系到了一起。那时他刚刚进入新华社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看戏、也喜欢摄影,于是就经常拿着一台旁轴相机进出剧场,拍起了剧照。

  李晏拍的第一部戏是姜文那班的毕业大戏《家庭大事》。那时有相机的人少,李晏自己买票看戏,拍照也没人管。渐渐地,就跟戏剧圈子混在了一起。

  1994年,中国先锋戏剧“双M时代(牟森、孟京辉)”进入高产期,孟京辉的《我爱XXX》、牟森的《与艾滋有关》、《零档案》都在这一年里先后问世。孟京辉在话剧《我爱XXX》演完后放松下来,滔滔不绝地回顾起从前,他是如何在大学办诗刊,从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中专的语文老师,如何结识牟森并演了他的戏,如何考上中戏研究生又在毕业那年失了业。这些都被李晏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他的镜头还记录下了牟森唯一一部进行了商演却遭遇票房惨败的作品《倾述》,那也是牟森最后一部对外公演的戏剧作品。除此之外,戏剧圈内公认的资深导演的早年作品,在李晏的镜头下几乎都没有缺席,包括査明哲1997年导演的《死无葬身之地》,田沁鑫1999年编剧、导演的《生死场》。

  在李晏的镜头下,有姜文、陈建斌、李亚鹏、陶虹、郭涛、汤唯等大演员们在舞台上初露头角的青涩演出,也有林兆华、牟森、孟京辉、赖声川、任鸣、王晓英、田沁鑫等导演一路走来的戏剧变化。李晏的镜头,记录着当代戏剧最珍贵的故事,那些混杂着私人回忆的故事,生动又深刻。

  捕捉青年导演新故事

  2006年对于李晏而言,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暗恋桃花源》首演。李晏受当时的制作人袁鸿之之邀,去剧组拍摄工作照。当时,有一个剧场管理员的角色,没有演员来演。赖声川想到可以让李晏来饰演,问他,我们有一个角色你愿不愿意演,李晏欣然接受并且一直出演至今。在内地版中,他与何炅、黄磊、焦阳三位演员一样,是从该剧首演就开始参演的演员之一。《暗恋桃花源》也是李晏为数不多自己出现在戏剧镜头下的场合,尽管在剧中他只有六句台词,但也是他独一无二的戏剧回忆之一。今年11月《暗恋桃花源》将来杭州,如无意外,我们还能够看到他的演出。

  去年李晏出了一本书——《当戏已成往事》,从1982年他最初开始看戏、拍摄,到2006年左右的图片和文字都记录在内。里面的许多文字资料,如今成为了所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记录戏剧历史的资料之一,那些被抓捕捉到的片刻,随着李晏的文字叙述,真实可触。

  以2006年为结点,在筹备《当戏已成往事》这本书的过程中,李晏在捕捉当下年轻导演们故事时,找到了新的“兴奋点”。看了这么多年的戏剧,李晏认为虽然这些青年导演的戏剧都还需要打磨,但是其中蕴含的创新的点子以及折射当今时代的意识,却足够吸引人。

  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时,李晏曾来做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导览和分享。除了分享《阳台》《狂飙》《暗恋桃花源》三部戏的台前幕后,更多是分享了多年来他在北京戏剧节以及其他场合接触和结识的青年导演作品。

  据悉,现场幻灯片切换时,能看到李晏的文件夹中,约有20位青年导演都在他的分享计划中,甚至部分高产青年导演,他拍摄的照片不比《阳台》《狂飙》《暗恋桃花源》这三部来的少。他珍惜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迫不及待想让更多人知道。李晏滔滔不绝讲了四个半小时,仍意犹未尽,他一边念叨着“要不我们简单看一遍吧”,一边又忍不住在切换到每张剧照时,停下来讲述起这部戏剧的大致内容和导演本人的经历。

  在分享会上,李晏特别推荐了95后青年导演丁一腾,中国新锐实验戏剧导演。他的作品《窦娥》,10月将会在第五届乌镇戏剧节作为特邀剧目,在“经典系列”演出。该剧将中国戏曲文本与技巧,同西方现代派哲学思维与实验形式相结合。电影手段和话剧舞台无缝衔接,中国二胡和西洋小提琴带来声音碰撞,普通话和京剧韵白随机转换,疯狂的混搭前所未有。

  三十余年过去,剧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一代的观众。李晏仍然扛着他的相机,不定期出现在各个剧场,和不同年龄的戏剧人打成一片。李晏表示,再过两年,梳理梳理资料,要再写一本关于年轻导演的书,说说李建军、黄盈、王翀、赵淼、顾雷他们的故事。

  在李晏镜头下,跟随时间的轨迹,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中国戏剧的故事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