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机构改革组合拳 谱写文化服务新篇章

05.05.2017  12:00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文广新工作,结合机构改革新要求,温州市文广新局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精心谋划,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成熟周密方案,以全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改革的担当,于2017年3月在市直文广新系统实施了迄今为止涉及机构职能调整幅度最广、干部选拔人事交流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为打造文化铁军做好组织保障,争当温州铁军的排头兵,助力温州在全省“铁三角”地位的巩固提升,有力推进温州文化工作“职能全覆盖、重点更突出、阵地更开阔、文化更惠民”。

  一、强班子、优制度,夯实组织保障基础

  一是“公正公开,从严建设”。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逐级逐层开展人事结构调整工作,确保选人用人工作程序到位,民主公开,操作规范,从严建设干部队伍、打造勇立潮头的文化铁军。二是“能上能下,优进绌退”。在用人上不以资历深浅为选拔的唯一依据,唯才是举、注重实绩、奖优促劣,拓展“”的空间,提拔正科级3人、副科级10人,全面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打通“”的渠道,免职3人、提前退休1人,免去机关在直属单位混岗兼职4人。三是“依法依政,平衡结构”。以“三定方案”为依据,按照职能情况、单位实际工作量调整编制,实现局属各事业单位正高、副高、中级、初级专技岗位之间结构齐备、比例合理,在单位机构数量、总编制数不变的前提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二、补短板、抓重点,推动“管文化”职能转型

  市文广新局积极对接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上级部门职能要求,并结合我市文广新工作新趋势、新要求,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一是实现“三审”统一。将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更名为文化传媒监测审评中心,建立新闻出版广电监测、审读评议工作机制,实现审读、审听、审看“三审”同步联合。二是突出非遗工作。首次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独立建制,文化产业处增挂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牌子(合署办公),推动非遗产业化,全面开展非遗保护、管理、传承工作。此外还依托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东方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开设石雕艺术学校、瓯窑学院等传统工艺专业院校,设立漆艺、瓯塑等专业课程,并开办发绣、剪纸等研究所深化传统工艺研究工作,综合运用“带薪学艺”制度,实现了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创新与突破。三是强化宣传引导。为立足“大文化”格局,加强舆情监控、应对和引导,统筹开展全市文化宣传工作,在此轮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宣传信息处。一季度以来,以温州“两会”、全民阅读节、市民文化节为重点工作,协调联动,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全方位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正在逐步形成全市文化宣传“一盘棋”格局。

  三、深挖掘、勇创新,引领瓯越文化繁荣发展

  一是拓展文化智库内涵。将市艺术研究所更名为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增加影视文学(网络文学)创作、文化创意策划、南戏故里生态保护区域建设等职能,实现“文艺创作、文化研究、艺术传播”三位一体。今年4月正式启动《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之《瓯剧代表性传承人——李子敏》、《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阮世池》编撰工作,创建以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为中心的“文化智库”,深入挖掘温州“”系列文化。二是推进文化品牌创建。将原文化艺术处分设为公共文化处、文化艺术处分别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和专业文化艺术,创新多元文化品牌培育机制,全力推进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等公共服务亮点品牌活动的开展,依托品牌文化场馆和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品牌,形成文化品牌集聚效应。三是发挥文化阵地功效。将温州大剧院管理处和文化馆合署,全面形成市文化馆依托温州大剧院、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依托东南剧院、市越剧演艺中心依托文苑剧场的“一院团一剧院”文化展示平台,结合市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等场馆的全方位文化惠民服务展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