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民办学校的学费可能会上涨

09.01.2015  12:09

  1月8日的微信朋友圈被刷屏,都在说一件事: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这一消息的来源是在1月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部分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通过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一揽子修改的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后才能产生效力。
  专家认为,这是我国民办教育治理的一大突破,凸显了政府依法治教的决心和行动。那么,它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教育界业内人士、教育官员、民办学校校长等。

   焦点1
  民办学校将获“合法”身份
  究竟是企业法人?还是事业单位法人?民办学校的身份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公办学校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而按法律法规,民办学校因属非国有资产举办,不能登记为事业单位。但民办学校又“被非经营性”,不能登记为企业法人。以杭州地区为例,一所民办学校假如想获得身份,需要到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
  如此一来,民办学校的身份凸显尴尬,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多数民办学校都被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而没有与民办学校相对应的配套法律,因此民办学校成为“几不管地带”,很难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客观导致了民办教育治理的乱象。
  一旦改革,民办学校的被动局面将有所改变。一位业内人士说,杭州现有的400多家非学历民办培训学校,估计都会根据市场需求,申请新的身份——企业法人。而一位关注民办教育十多年的教育官员表示,规定不会搞“一刀切”,在法律正式公布后,学校也将获得选择权。他估计,不少民办学校会选择到工商局直接登记为企业法人,也有部分照旧。
  不过,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任何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会先行试点,从试点单位来看,像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小学、初中,就不被允许申请企业法人这一身份,而民办高中则被允许。

   相关影响:身份转变能获得更多资金
  “民办学校获得‘合法’身份,这绝对是利好消息!”刚刚从美国归来的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董事长胡旭洪显得很兴奋。他坦言,可以选择的话,他会选登记企业法人。
  胡旭洪的选择与他未来的梦想有关。“今后有利于学校以公司名义上市,有正规的渠道融资,为扩大教育事业储备资金。
  草案中提道:“民办学校可以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法人。”这也意味着,管理部门将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登记为营利性法人的教育企业,将在资本市场享有和其他企业一样的权利,在A股上市也将不再有政策门槛。
  胡旭洪认为,教育的社会属性很强,非营利目的是深入人心的,但教育要得到飞跃式发展,大量资金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获得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扩大优质师资队伍,高薪聘请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也可以开拓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凭借源源不断的资金,还可以按照成功模板,在各地复制和衍生出多所优秀学校。“优质学校遍地开花,为更多老百姓服务,同样彰显了教育的社会服务价值。”胡旭洪说。

   焦点2
  民办学校是否会转移利润?
  众所周知,现行教育法考虑教育的公共品属性,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一旦改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原本学校所有资产,任何人不得挪用。说得白一点,企业老板投资办学校,今年盈利1000万元,但这笔利润不能作为他用,只能继续投入到学校办学中。”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民办学校转变身份后,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这笔利润会有新的动向,至少股东可以分红。
  也有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那么学校会不会转移所获得的利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学校校长表示,利润转移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上市公司,教育资金也是专项经费,不可能随意转移,监管很严格。再者,转移办学中产生的利润,肯定存在巨大风险,会给民办学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就目前而言,也有一小部分“在钢丝上走路”的民办学校。

   相关影响:学费上涨可能是一种趋势
  对家长来说,比较关心的是学费。新政若正式出台,民办学校学费会不会大幅上涨?
  业内人士这样解释,一般来说,非学历民办学校自行制定价格,然后到物价局备案;而公办学校需要遵循“略高于办学成本”的原则,且政府相关部门会对学校定价进行核查。
  但民办学校成为企业法人后,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民办学校的学费上涨或将是一种显性趋势。“有可能会涨,但这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表示,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成本、社会影响力等来制定价格,能招到学生就说明是合理的,反之就是有价无市,也就会调整价格。

   来自微信朋友圈的相关猜想
  ●“教育产业化”从此成为常态,备受诟病的“中国教育”问题,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方式,大踏步地向纵深处发展,前景光明透亮。
  ●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即将在中国获得法律上的承认,教育产业化将获得认可甚至成为常态,有意冲击A股的教育公司在企业性质上的障碍也将被扫清。
  ●跨界将成为常态,跨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教育公司来实现战略转型,将成为未来数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
  ●大批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将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更加频繁。(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