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 助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6.04.2016  15:47

  2015年以来,温州市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2015年,服务业增长值比上年增长9.9%,比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分别高1.6、2.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6.1%,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业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防止服务业增速转入下行通道。
  一、温州市服务业运行特征
  (一)服务业增速持续回升,成为稳增长的中坚力量。到2015年第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续四个季度超过GDP、连续三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8%,比2010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2015年,支撑服务业增长9.9%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等三大板块,分别增长12.9%、16.1%和11.0%,分别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2、2.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6个百分点,整体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二)投资增速稳中略缓,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限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442.47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0.7%,继续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尽管服务业投资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但扣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完成投资1676.18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8.7%。
  (三)服务业价格稳中走高,防通缩作用有效发挥。全市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自2011年12月开始已连续负增长,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走低,价格总水平下行压力较大,通货紧缩风险加剧。2015年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均上涨1.4%)均低0.7个百分点,创6年来的新低。而2015年,服务项目价格仍呈上涨态势,同比上涨1.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2个百分点,是拉动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家政服务、教育服务、美容、足浴分别上涨12.1、3.2%、2.1%、3.9%。可见,服务价格的温和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构性通缩向全面通缩的发展。
  二、当前温州市服务业四大短板
  (一)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难度较大。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今年1-2月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4.7%,较去年回落11.3个百分点。金融业,预计今年证券交易额有可能负增长,而去年证券交易额增速达193.9%,预计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房地产业,今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7%,较去年回落17.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2015年营利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1%,较前三年平均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1-2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大幅增长25.9%,增速已是近几年最高。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主要依靠230家规上企业统计,而鹿城占全市比重为50%左右,2015年鹿城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仅为9%,主要由于温州日报等市本级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占鹿城比重较高,国有企业利润下滑且统计较规范,今年增速大幅提高难度较大。预计今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保持25%有一定难度。非营利性服务业,今年1-3月市财政八项支出增长26.6%,比去年提高8.8个百分点,但今年1-3月财政总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长6.0%,远低于市财政八项支出增速,因此市财政八项支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压力较大;且今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指标由原来的财政八项支出增速,改为财政八项支出增速和前两年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速加权平均,而我市前两年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速仅4.5%,两项指标加权平均后预计增速会有明显回落。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势严峻。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面临制造业企业去产能、资金紧张、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势必造成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意愿减弱,导致企业对研发设计、物流配送、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下降。今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3.42亿元,同比增长6.1%,较去年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今年3月,温州市发改委对全市家553家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16.6%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持续紧张,只有8.5%的企业表示投资在增长,显示企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影响投资积极性。
  (三)服务业税收增速放缓。受企业效益下降和减税政策影响,201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06.33亿元,同比增长4.1%,低于全市税收5.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190.8亿元、增速0.7%,服务业国税收入115.6亿元、增速10.3%;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占税收比重为46.5%,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全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速提高概率较小。
  (四)居民收入和社会就业抑制消费增长。服务业消费面临社会就业和收入低速增长的制约。2015年温州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59元,增长8.9%,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026元,增长8.7%,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35元,增长9.5%,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据泵阀、服装等行业协会提供数据,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相对较低,今年1-2月,泵阀、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订单较往年明显减少,很多企业处于减产、停产,工人需求减少,今年工资与往年持平或略低于,城乡居民增收和就业难度加大,近期对释放消费潜力形成一定阻碍。
  三、补短板促均衡增后劲的政策建议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向服务业传导影响加大,预计今年全省、全市服务业增速保持去年高速增长难度较大;且温州市服务业面临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非营利性服务等行业增长放缓制约,拉低服务业增加增速1.5个百分点以上,极有可能回落至8.5%左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0%,有力支撑全市GDP增长7.5—8.0%年度发展目标,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
  (一)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温州市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包括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密切相关,而温州作为人口大市、消费大口,扩大内需、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潜力巨大。今年1-2月,全市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60.6亿元,同比增长14.6%,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势良好,销售(营业)额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3.4、3.5和9.5个百分点。在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非营利性服务等行业面临制约的情况下,批零住餐将成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稳定器。商务部门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商贸”, 提升发展环五马千亿级商圈,加快培育滨江商务区、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永嘉三江口等新兴商圈,开展瓯菜万人宴等系列推广活动,促进餐饮业发展。旅游部门要加快精品景区开发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雁楠旅游一体化,培育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发展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住建、国土等部门要优化土地和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加大货币安置优惠力度,促进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发改、卫计、民政等部门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培育一批护理型示范养老机构,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主要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金融部门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力度,设立一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和推动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发改、交通等部门要以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为重点,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各地及科技、经信等部门要加快推进浙南科技城建设,构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建成一批电子商务平台、电商服务企业,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一批税收“亿元楼”;制定出台会展业管理办法,谋划重大区域性重大展会论坛品牌,延伸会展产业链。
  (三)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实施 2016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强化季度监测分析,加强协调服务。加快推进温州中心、温州传化公路港等133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狠抓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资到位率,力争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200亿元,确保全年服务业投资完成27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一批带动全局的项目进入国家、省服务业布局规划和项目计划。加大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工作力度,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引进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大项目。
  (四)培育一批服务业骨干企业。当前,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在规模实力、品牌影响、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从总体上看,温州在国内、省内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服务业大企业不多,带动作用不强。因此,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中介服务、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的区域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充分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
  (五)创成一批服务业强县(市、区)。全省产业结构历史性进入“三二一”时代,顺势而为推出了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是我省发展服务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十三五”时期我省服务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业强县(市、区)创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在推进经济提质增效、释放内需、带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列入试点的地区,不仅可以享受到服务业专项资金的补助和奖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项目,还优先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市、县发改、统计、财政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加强对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各县(市、区)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制定培育试点方案。
  (六)提升一批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一要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重点是推进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16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完成竣工一批,投入运营一批,招商入驻一批,推进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等服务要素向试点平台集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二要推动27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发展。引导各集聚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县(市、区)培育发展集聚示范区,谋划若干个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形成提升、建设、培育等梯次发展格局。(服务业处、温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