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叫做“花间一壶茶”

04.12.2016  16:04

老爸老妈博物大学”推出茶文化精品课 “N+茶味课堂”教你品味更具美感的茶境
有一种浪漫叫做“花间一壶茶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茶道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循茶味品生活百味。

  为了让老爸老妈们能识茶、赏茶、懂茶,真正走进茶的世界,品味更具美感的茶境,“老爸老妈博物大学”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同开设了茶文化精品课堂——“N+茶味课堂”,带领老爸老妈们领略属于茶的独特魅力。

  茶能衍化出多少种可能?答案是“无限”。比如,为了让茶席更加美观,许多茶艺师会在茶席中进行插花布置。将雅致的插花艺术与茶席相结合,这将是一种怎样的浪漫意趣?在本周四的“N+茶味课堂”上,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黄灏老师就展示了充满东方浪漫气息的茶席插花。

  东方两种古老文化联姻有多浪漫?

  要学习茶席插花,首先要了解茶和花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

  先说花。古人多有爱花之人,比如,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就提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而古代关于各种花的诗词也不在少数,比如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满城尽带黄金甲”不仅成为千古名句,还成了张艺谋电影的名称,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句,则将西湖荷花之美写得入木三分。

  我国的插花艺术可追溯至1500年前,当时,插花主要用在节庆、宗教仪式的贡花上,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行的艺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甚至被定为“花朝节”,成为国家的重要节日。

  茶的历史则更为久远,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在常璩的《华阳国志》则称,周武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到了唐宋时期,插花与焚香、点茶、挂画被合称为‘四艺’,成为当时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一种基本素养。从明代起,插花已经成为健全的艺术门类,艺术体系完整的花艺作者也不断涌现。”黄灏老师说。

  学员们听到这里,不禁为古人生活中的浪漫情怀所折服——将喝茶和插花结合成一种新的艺术,生活自然充满美感。

  茶席插花展现出最地道的中国风

  “插花需要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呈现出一个优美的造型。”黄灏老师说。

  与以往的插花课程不同,这次的茶席插花课所使用的主要器具充满了地道的中国风。“我们这次用的花器是碗,固定花材的器具大家见到得可能更少,叫作剑山。”黄灏老师拿起剑山向学员们展示,“在西方插花中,花艺师使用花泥固定花材,而剑山是东方插花中使用的固定工具,它是将铜针固定在不同形状的铅块上做成的。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剑山,适用于不同的花器。

  介绍完插花器具,黄灏老师拿起一支太阳花,并用剪刀修剪了花枝长度。“中式插花讲究的是意境,一般用花不多,做主角的花只要一种就够了。”黄灏老师以手中的太阳花为例,“主要花材的最佳长度是花器深度的3倍,先插好这支,然后以它为原型,在边上再插两支,就可以构成主要的形态。”说完,黄灏老师将3支太阳花错落地插在了花器中。

  “插好主要花材后,就可以开始点缀,大家可以在三支花旁放置一些散形的花,比如康乃馨,这样能使作品更加丰满。”黄灏老师说。

  看完演示,学员们便开始自己动手尝试。花儿形态各异,学员们的作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风情:有的花开得热情奔放,整个插花作品便充满了活泼的朝气,有的花含苞待放,作品便体现出几分含蓄之美。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学员们忍不住拿出手机,将自己第一件茶席插花作品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份东方神韵。

  “老爸老妈博物大学”等你加入

  截至目前,“老爸老妈博物大学”共开设免费体验课15堂,分别在中国湿地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课,共有插花、烘焙、沙画、茶艺、理疗瑜伽、手工DIY、摄影等多种课程。

  另外,已推出精品系列课程7堂,分别为传统剪纸课、古法烙画课、麦秆扇编织课、湿地花艺课堂、湿地烘焙课堂、湿地户外摄影课堂、茶文化课堂。

  免费体验课每班20人,精品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10至15人。目前,已经有300多位老爸老妈参加了我们的博物课堂。

  如果你也想加入“老爸老妈博物大学”的大家庭,扫描二维码即可掌握最新课程情况,并与老学员们交流心得,我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