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急救直升机停机坪5月升级启用 可起降国内最大的急救直升机

27.04.2016  09:35

2009年12月3日,浙医二院启用直升机运送急救患者,医院脑科中心的楼顶就是急救直升机的停机坪。当天下午,直升机14:45从舟山起飞,16:08到达停机坪,运送了一位78岁的心肌梗死患者。医院供图

G20杭州峰会医疗急救保障学术研讨会/2016年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近日举行,讨论的议题是杭州举办大型会议时,医院如何提供医疗急救保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作为牵头单位,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急救专家共同探讨。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核心是突发应急医疗事件处理。医院围绕这个核心,形成以急诊症候群为导向的诊治流程,并组建相关的核心急救团队。浙医二院急诊救治主要相关学科,基本都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包括心脏团队、外科团队、骨科团队、脑科团队、护理团队等。

急诊抢救关键是要“” 急救直升机停机坪5月升级启用

在急诊学界有个共识,时间就是生命。以严重创伤为例,每推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病死率就上升3%。抢救越早,成功率就越高,越早把患者运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患者越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目前城市交通状况不佳,患者可能会因运送不及时而延误救治。浙医二院启用直升机运送患者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早在2005年浙医二院建立了“空中120”救治体系,配有急救直升机停机坪。2009年12月3日,浙医二院派出急救直升机把一位78岁的心肌梗死患者从舟山运送到医院,只用了1小时23分钟,而传统的坐船换高速方式至少需要四个多小时。

急救直升机把患者转运到医院病房大楼楼顶的停机坪后,通过专用的快速转运通道,直接送到导管室或手术室,从停机坪到手术室只要3分钟,为严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重大急症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前段时间,浙医二院停机坪进行改建,将原有的5吨承载力加固至10吨,可以起降国内现有最大的急救直升机。今年5月,升级后的停机坪将投入使用。

配备一站式急诊复苏单元

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做紧急手术

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主任张茂在这次论坛上和大家分享了浙医二院的严重创伤综合救治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的经验。

浙医二院曾经救治“5·12汶川地震送到浙江省的最危重伤员”和“7·5公交车事件中的伤员”,对这些极难救治的伤员,抢救成功率都是100%。近年来,医院每年收治2000多例因车祸、心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的危重患者。

除了靠硬的急诊医疗技术,顺畅的急救救治体系也极为重要。急诊患者的生命非常脆弱,救治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不到位,其他环节做得再好,结局还可能是失败。”张茂主任说。

浙医二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以急诊医学科为主导、多科紧密协作的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了成熟的院内创伤救治体系,患者从入院进入急诊创伤复苏单元到创伤重症监护中心再到急诊创伤病房,每个环节都针对急诊患者的特点,给予特殊救治和不间断的监护。

医院按照国际标准,配备了一站式急诊复苏单元。急诊患者到了医院进入急诊复苏单元,不用搬动,躺在病床上就能做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紧急手术。

比如,患者需要拍X光片,传统的做法是把患者用推车或轮椅推到急诊拍片室,拍片后等待30分钟,片子出来,医生再做判断。浙医二院用的是即刻数字摄片技术,患者躺在急诊复苏单元的病床上就能拍片,而且医生同时在电脑上看到拍摄结果。”张茂主任说。

一站式急诊复苏单元”还有能在1分钟内为患者输入1.5升(相当于人体1/3的血液)血液的高流量加温输液系统,在患者大出血的情况下,快速输血能挽救生命。

此外,急诊复苏单元还有呼吸机、监护仪、床旁超声机、输液泵管理系统、可视喉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胃镜和抢救床等,严重创伤、心脏骤停和消化道大出血等危重症患者都可以直接在病床边开展急诊抢救手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王真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