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更快的公交来了,更好的服务跟上

02.12.2015  11:54
  时间跨入12月,回顾这一年,杭州热闹无比:文博会、农博会、五一黄金周、国际动漫节、十一黄金周、杭州马拉松、国际购物节,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和活动,公交车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迎来送往。
  而在杭州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中,时时刻刻都有公交的身影。优化线网、加强接驳、增加运力、助力通勤、延长服务时间、维护候车秩序……这一年,公交服务与你我息息相关。
  
   优化新辟线路,让出行更加便利
  今年,根据“线网分层、线路分级、服务分区”的思路,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编制的《杭州市主城区2015年公交线网年度优化方案》,杭州公交做了不少新辟优化线路工作。
  1月1日,4路公交优化升级。来往于转塘和市区的4路公交车,弥补了老4路及老504路的所有功能,将两条线路原有的停靠站点做到全部覆盖。
  5月28日,新辟121路,既填补了灵溪隧道一带的公交空白,又串联起了云栖小镇与主城区的联系。
  11月24日,为配合地铁一号线延伸段的开通,新辟449路,方便沿江商住带的朗诗国际、世茂江滨、保利东湾等住宅小区至下沙江滨站、云水站换乘地铁。
  截至10月底,杭州共新辟外围区域线14条,新辟地铁接驳线10条,优化线路37条次。
  
   社区微公交,让支小路网畅行无忧
  今年2月6日,公交集团开通了首批6条社区微公交。
  杭州的社区微公交,主要连接区域内住宅区与轨道交通、主干公交、商业综合体、公建设施和写字楼,比如1001路,连接着地铁近江站和环北市场;1502路和1504路,串联起滨江的各大医院与区政府、商业中心;1407路,方便转塘地区大部分商业区到转塘西公交枢纽的换乘。
  社区微公交的任务就是打通支小路网中的“毛细血管”,采用车长6至7米的中型公交车,点对点,门对门,走街串巷,灵活轻便。
  社区微公交最为特色的服务,就是每条社区微公交均在特定的路段实行“招手即停”,尤其是住宅和村社密集区,“招手即停”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乘客。
  目前,杭州主城区拥有20条社区微公交,线路已覆盖钱江新城、之江新城、滨江区、近江、四季青、南星、大关、上塘、采荷、景芳、三堡及城市核心区域。
  
   高架快速线、通勤特快,助力早晚高峰
  早晚高峰始终是城市出行的重点与难点,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公交集团在早晚高峰出行上动足了脑筋。
  高架桥有着天然的通行优势,今年,随着留石、德胜和秋石高架路网的健全,能够满足公交车的通行,杭州公交开始着手建设属于公交车的“高架线网”。
  如535路,是一条非常典型的通勤线。取道德胜、秋石高架后,全程耗时70分钟左右,比过去提速10分钟,让乘客有了更好的乘车体验。
  现在,杭州已经陆续开通260、262、269、291、B支4高峰大站车等5条“快速路公交通勤线”,大大缩短了下沙、长睦、华丰、双浦、滨江区等市民乘客的在途时间。
  今年,杭州公交还诞生了一个新生事物,那就是20条“通勤特快”巴士线。它利用早晚进出场的公交车辆来运营,采取直达或超大站停靠的模式,沿线均进入公交专用道行驶,并尽可能通过快速路网通行,尽力保证准点、快速。
  
   倡议文明候车,“排队上车指数”飙升
  从乘客们走进公交车站的那一刻,公交服务其实已经开始了。为了让老百姓有更好的乘车体验,今年10月,主城区的10个公交首末站内纷纷开展了“为杭州添彩,请排队上车”活动。一批志愿者导乘员在公交车站内上岗,负责维持上车秩序,也让更多老年和带小孩的乘客受到更好的照顾。
  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引导,公交首末站排队上车现象已初显成效。杭州公交集团对排队上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对各站点、各线路“排队上车指数”进行公布。其中,有49条公交线路“排队上车指数”超过90%,灵隐始发的7路等4条线路更是达到了99.9%。(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