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年夜饭” 让失独家庭不再孤单
孩子亲热地给长者夹菜,长者慈爱地为孩子倒饮料,一起唱歌,彼此祝福,笑意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刚刚过去的周末里,江汀社区二楼活动室里,一顿特殊的年夜饭,让四户失独家庭感受到了久违的团圆的温暖。
“他们很多年都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年夜饭了。”郭卫芳,计生条线社工。为了这顿饭,她忙里忙外,几天都没睡好觉。虽然事先沟通过,还是怕大家触景生情而伤心。一张张笑脸,让郭卫芳长舒一口气。
与失独家庭结对的是四季青中学的同学们。他们自编自导了一台小节目,相声、空竹、拉丁舞,各种表演引来老人们掌声连连。
从最开始,社工上门“走不进”,到失独者自己走出家门,江汀社区做了很多看似平常的“小事”。
A
一封来自天国的信 敲开失独家庭的心
社区里一共四户失独家庭,情况基本相似:老人年纪大多60岁左右,孩子都是在10多岁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比如老陈,他原先有慢性肾炎。儿子是14岁那年出车祸去世的,只三个月,他愁得头发眉毛全掉光了。身体也一下子垮了,现在发展成了尿毒症,每隔一天就要去医院做一次血透。王阿姨夫妻俩都有些残疾,生下女儿是健全人,全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可孩子养到小学,却查出了白血病,熬了三年还是走了。
这样的痛苦,郭卫芳感同身受。女儿9岁那年,她爱人因交通意外去世。“比一比他们,至少我还有希望,我女儿就是我的希望,可他们连希望都没有了。”郭卫芳说,四户失独家庭,放在整个社区里,属于极少数人群。“人数再少,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过得不好,我心里放不下。”
“最开始上门,他们只开一条缝。”郭卫芳说。2012年母亲节,她用孩子的口吻,给每个失独家庭的妈妈送去一封来自天国的信——
抱歉这么久没给你们来信问候,不知道你们过得好不好。我很挂念。
作为儿子不能亲自侍奉双亲,已是不孝。请你们一定要为我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心愉快地生活。
与一封信一起送上的,还有一份社区的承诺,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让他们重获亲情的温暖,减轻伤痛的心情。
这一年的中秋节,社区组织失独家庭,一起去了趟湖州荻港。2013年,又去了西湖边。平常很少出门的他们,还想起了当初谈恋爱时的点点滴滴,特别开心。
B
中学生踊跃结对
失独家庭不再孤单
可郭卫芳也意识到,再怎么多的活动和热闹,似乎也无法弥补失独家庭生活中的孤寂以及对孩子的渴望。她想到了共建单位四季青中学,“让孩子结对失独家庭,让帮扶也有了传承。”
社区联系了学校,招募一些志愿者,定期上门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中学生主动报名。
听说孩子要来,失独家庭都早早地收拾起来,迎接客人。
“这样一来,老人们也有了盼头。”郭卫芳说。董娇娇,四季青中学老师。她带的班级,与老陈家庭结了对。29个孩子,大概是5个人一组,定期轮流上门。“孩子们喊两位老人‘大爸爸’和‘大妈妈’。”
孩子们的热情,也带动了不少家长鼎力支持。初二学生项蕾蕾,结对的是王阿姨家。“老人很爱看书,家里书非常多,稍微显得有些乱。我们经常给她理一理,后来还买了一个挺简单的书架,收拾整齐,心情也会好很多。”项蕾蕾的妈妈说。
除了定期上门看望,学校还会请老人来学校,看看孩子学习的环境,体验校园文化。
如今给失独家庭写信的任务,也交给了孩子。前不久老陈又住院了,孩子们亲手画了很多卡片,祝福老人早日康复。
正是这样融洽的结对情况,给郭卫芳带来了张罗年夜饭的灵感。
那一天,年夜饭吃完了。大家互相道别。
“大妈妈,你们要保重身体。”
“谢谢孩子,你们真的太懂事了。”朱阿姨嘴上念叨着,转过头她告诉记者,“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上的安慰,孩子愿意来到我们身边,跟我们说说学习上的事,就很开心了。”今年腊八节,他们还主动走出家门,给社区居民烧起了腊八粥。
看着这些事的发生,郭卫芳是开心的,但她也知道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
(文中失独者均为化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黄丽娜 孙涛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