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 扎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5.01.2015  12:09

  在杭州全力推进“一号工程”、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日前在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2014年度会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分析了形势和机遇,理清了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对策和措施,振奋了与会企业家的精神,坚定了推进“一号工程”、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引起了强烈反响。应广大企业家要求,现将讲话的主要内容整理成文刊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杭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市呈现经济质效稳中向好、深化改革稳中有进、民生保障稳步改善、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文化建设稳步加强、作风建设稳扎稳打“六个稳”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以“五水共治”为龙头的转型升级“组合拳”落实有力,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创建等事关杭州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总值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重要发展指标保持较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其中也包括工业企业等广大企业和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这几年,杭州的经济结构有所调整,但工业增加值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左右,规上工业税收仍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左右,杭州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也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这充分体现了工业对杭州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工业仍然是杭州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望新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统阐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体上看,当前杭州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四个特征”,即基本特征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效向中高端迈进,虽然经济增长开始换挡减速,但仍处在合理区间,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主要动力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也就是随着传统的要素驱动力和投资驱动力逐渐弱化,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改革和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面临挑战是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的压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的压力、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的压力等“三大压力”,产能过剩风险、贸易金融不确定性增多风险、“三大收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难的风险等“三大风险”,以及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扩投资又要防风险、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既要又要的“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亟须在稳中求进中达到发展新平衡。我们必须看到,新常态既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也蕴藏着新变化新机遇。对杭州而言,除了“四个最大力(利)”即改革这个最大红利、创新这个最大动力、新型城市化这个最大潜力、市场化这个最大活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正面临难得的“四大机遇”:
  ——“两区”创建带来的机遇。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中央对杭州的关心重视,也是交给杭州的改革任务,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先行先试、抓紧落实,既要求“”,更要获“”,既要为杭州发展创造新引擎,更要为全国改革探出新路子,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时要求杭州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并帮助协调解决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既对杭州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带来的机遇。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我们出台了《若干意见》,编制了一批“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两化驱动”,坚持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启动了上城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和杭州云谷、西溪谷、钱江传感谷“三镇三谷”等一批平台建设,实施了首批300多个、300多亿元项目,产业发展成效初步显现。预计2014年全市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33%、17%,信息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面对杭州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杭州广大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敏锐把握发展大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
  ——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今年,我们要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任务特别是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改革措施“三个重大”落地实施,将为全市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新空间、搭建新舞台。
  可以说,与全国全省一样,新常态下杭州的发展充满希望、大有作为,杭州的企业充满希望、大有作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做到“四个看”,即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处理好速度与结构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和此消彼长的“”;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市一盘棋”;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的再造,特别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号工程”、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大力推进智慧应用,更加积极地推进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加主动地把打基础立长远的事做好做扎实,就一定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总结了2014年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了今年主要目标任务。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更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其中发挥好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企业家敢为天下先、勇于立潮头,涌现出像宗庆后、鲁冠球、冯根生、马云等一大批杰出代表,形成了一个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杭商群体。这是杭州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希望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坚定信心、主动有为,敢于担当、勇于拼搏,在推动杭州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更大作用。
  一是认识新常态要更加清醒,努力在稳增长上有更大作为。就全市而言,面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首要任务是稳增长。只有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才能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腾出足够的空间,才能更好满足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需要。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新常态下首先是要考虑怎么稳定生产经营,怎么穿好棉袄过好冬。这不仅是企业谋求更好发展的前提,也是保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更是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居民收入主要的来源。只有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才能稳定就业、稳定收入,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企业对杭州、对社会最大的责任。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积极顺应新常态下三大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深入研判,科学决策,想方设法拓市场,最大限度降成本,全力以赴增效益,实实在在稳队伍,千方百计保就业,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适应新常态要更加自觉,努力在调结构上有更大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结构调整是痛苦的,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市委之所以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就是因为杭州发展到了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无论是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看,还是从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制约的现实看,我们都别无选择、别无他途。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加大信息经济发展力度,绝不意味不重视工业、不发展工业。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杭州,核心是要实现生产美,关键是要建设大量“三美”企业。只有实现了生产美,尤其是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成为了“三美”企业,才能不断促进生态美、提升生活美,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建设目标。我们讲工业经济要转型升级,不要的是“五个过多依赖”即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商业模式、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工业,要的是更多符合“三美”要求的工业,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工业,更多市场潜力大、资源消耗低、产出效益好的工业。希望全市企业包括传统工业企业以建设“三美”企业为目标,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个方向,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四换三名”步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推进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低碳生产,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全市做好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文章提供助力。
  三是引领新常态要更加有为,努力在强创新上有更大作为。一直以来,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是杭州企业家最鲜明的特色。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杭州企业家更要发扬优良传统,掀起创业创新新热潮。在前一段以“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为主题的“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基础上,市委提出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活动,重点学习三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勇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定力,自加压力、敢于担当的精神。杭州广大企业也要积极树标对标,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好科技研发设计创新、品牌战略、内外营销网络这企业长盛不衰的“三大法宝”,以创新促进质效新提升,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增点,以创新形成竞争新优势。特别是要以“两区”创建为契机,更加主动地把现代制造业与“大云物移”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兴业态上敢为先、走在前,为杭州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转型新提速建立新功。
  杭州的发展能不能更好发力,杭州的企业能不能更好发力,还要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能不能做好“店小二”、当好“服务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加快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广大企业在杭州发展得更快、壮大得更强。要更好营造激励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继续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杭改十条”和“杭法十条”落地,着力抓好“两区”创建、“四张清单一张网”、要素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重大项目推进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对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资金筹措、设施配套、资源配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多说“Yes”少说“No”,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给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创业创新留出空间、搭好舞台。要更好创造集聚高端人才的良好条件,坚持“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出台并实施“人才新政27条”,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地做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工作,努力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要更好形成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氛围,把发现和培育一流企业家作为打造一流企业的核心,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支持企业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正在崛起的新生代企业家,要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