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献策“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02.12.2015  11:37

  28日上午,应浙江省科技厅邀请,11名创新中国智库的专家学者与我省科技工作者相聚西子湖畔,共同为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初稿)中,创新贯穿于规划的始终,突出强调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科技创新大平台、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凝聚创新型的领军人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规划的实施保障。

  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十三五”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完成新旧发展动力转化的关键期,并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全省科技工作者十分振奋。而如此高层次的智囊团来为制定好我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对于我省实践创新发展理念十分重要。       

  3个多小时,这支以两院院士为核心资源的综合型“智囊团”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在充分肯定浙江省“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基础上,为浙江省科技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前沿的智力支持。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创新中国智库主席王志珍要求,“十三五”规划必须要与“十二五”相衔接,有针对的去解决“十二五”期间没有解决的难题。此外,我们现在定的规划,要考虑到五年以后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是浙江的老朋友了,单这个月就来浙江两次,他认为浙江的科学发展规划要有雄心壮志,不但要为浙江的企业服务,还要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完成总体目标做出贡献。他建议说,浙江的“十三五”科学工作既服务又要引领,要引导企业向高水平发展。此外,他还建议将创新设计贯彻到我省“十三五”科技规划中,用创新设计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浙江生活多年的九三学社中央前副主席冯培恩,对浙江有很深的感情。他认为科技发展离不开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应该在规划中强调绿色发展战略,要对单位GDP能耗或者资源消耗有个说明。北京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萧国亮说,浙江的绿色发展,接下来可大力推动环保科技的研究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重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祈详说,科技规划对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都要同样重视,原始创新弱和成果转化率低正是我国科技工作的弱点和痛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有我们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来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规划要围绕这两点做更多的工作。

  此外,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张景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刘嘉麒、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汪同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起全、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刘峰松等“智囊团”专家们纷纷为浙江“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献出自己的锦囊妙计。

据了解,创新中国智库是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联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等共同主办的。该智库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80名院士学者受聘为首批专家。

 

链接:

  记者获悉,目前省科技厅在“十三五”科技规划(初稿)中提出了重大专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人才团队“三个重大”的谋划建议。在重大专项清单中,紧紧围绕七大万亿产业,推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确立了包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传感材料与器件、网络空间安全主动防御、大数据计算等7项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确立了包括石墨烯应用及高性能产品、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3D打印材料及控制部件等15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确立了包括量子通信商用干线示范应用、材料基因组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8项重大科技示范应用专项。

  关于重大创新平台,省科技厅提出“十三五”期间着力建设一批能够真正支撑我省自主研发、创新创业、转化应用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着力杭州创新大走廊、    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浙江科技大市场、高新园区和科技城等平台建设。

        关于重大人才团队,规划初稿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一流人才支撑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目标,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在信息经济、作物育种、环境与健康等领域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实现人才促进创新、创新促进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    李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