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不过两日 浙江周三周四将迎来新一轮降雨

07.12.2015  14:47
   雪过天晴,阳光下的我们,已经开始怀念初雪。     下一场雪,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但下一场雨基本可以预见。换句话说,今天明天天气晴好之后,又是“晴不过两日”。     新的一场雨会下在9-11日,请注意,预报重点为“气温较高,降水将以小雨为主”。     既然下的只是雨,那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周不会太冷,因为冬天检验冷不冷的最佳标准,是看从天而降的是雨还是雪。     又是“晴不过两日”     杭州的雪,主要是看气质。     即便昨天早晨临安13厘米、杭州主城区8厘米、萧山6厘米、富阳4厘米、德清和安吉1厘米的初雪,在回升的气温中迅速融化,也不妨碍它的美。     下一场雪呢?     至少,未来10天不会下,因为这期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整体势力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杭州这周的最高气温,也会上升到16℃,所以暖湿气流再怎么嗷嗷叫地发力,从天而降的只有雨。     所谓的“晴不过两日”,这周继续。省气象台预计,9-11日全省都有一次降雨,不过气温相对偏高,以小雨为主,后半周的天气整体不咋滴,不是阵雨就是阴到多云。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而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气象部门的提醒,再度变成“要晾晒的,抓紧周初这两天”。     是不是一想到又将阴雨不断,整个人都不好了?     知足吧,至少,空气质量还过得去,昨天杭州空气质量良,今天预报中依旧良。     看看北方,昨天18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计12月7-9日,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将有持续重污染天气。     想到“呼吸里的痛”,冬天还是雨雪天多一点吧。     南方冷还是北方冷不是气温说了算     现在想查点气温,太容易了,各种软件一打开,实时气温、未来气温一目了然。     每到冬天,南方人看着北方动不动就零下多少,可事实上,冻成汪的往往是气温在零度以上的南方人。     因为气温的这些数据,就南方而言,真心只能当个参考。一旦天气不好或天气好但刮大风,体感温度往往会偏离它。     对,看上去,北方纬度高,自然冬季气温更低,可人家除了有暖气助阵,还有低湿度帮忙(干燥那是另一个话题)。     南方湿度大,空气中的液态小液滴很容易粘到皮肤上,皮肤上的液态水蒸发会带走身体的热量,人体体感温度望着气象上的温度,只能呵呵。     气象研究表明,差不多是湿度每增加10%,人的体感温度就会降低1℃,就算南方气温比北方高3℃,只要湿度比北方高30%,南北方的体感温度是一样一样的。要是湿度超过30%,南方的体感温度就比北方还要冷了。     那些深藏不露的小液滴,早就把我们南方人身体的热量带走啦,南方特产的湿冷,就是这么酸爽。     那怎么办?家里空调开除湿功能吧,这样绝对会暖和不少,有时候比暖风机还管用呢。     大雪时节正好进补     今天18时53分,不知道你有没有下班到家。嗯,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大雪”节气。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接下来天气会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降雪量倒不一定。     这个节气,听着就冷,进补可以开始啦——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让你吃下去的营养物质转化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你体内。     吃点儿啥呢?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呗。     水果类的,“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好吃也不贵,还能消痰止咳,不过桔子别吃天多,容易上火。     牛肉羊肉自然不消多说,各种吃法自己琢磨去,炖羊肉的话不妨加点大白萝卜。     不过冬季进补的食物滋腻、难消化,有些又有点偏温补,要是你脾胃功能差,别着急大吃大喝,先要调理好脾胃。     不然,脾胃功能不好,吃补的东西可能会成为“火”、“湿热”、“”等,诱发感冒、腹胀、胃口不好,浪费了好食物不说,反而伤身体。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大冬天的吃好喝好,不妨多吃点豆类,像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等,脾胃舒坦了,吃下去的食物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本报记者 张文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