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三个结合”全面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实践

02.03.2016  21:31

一是与办学项层设计相结合。2015年8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2所中小学为首批试点学校;成立了局、校两级层面义务教育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课程实践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分层走班、选课走班等课程实施组织形式,全区10所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初中学校以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为重点完善中考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中招生紧密挂钩。

二是与区域校本特色相结合。构建“一基多元”课程体系,拓展性课程体现区域校本特色,彰显“浓厚海味”。“一基”,即基础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多元”,即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拓展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浓厚的海洋地方特色,包括海洋艺术、千岛诗话、东海采风、舟山历史人物漫谈、沙雕、舟山渔民画、海钓捕捞、美食烹饪、海洋生物育苗研究、海洋生物制造等。

三是与“美丽学校”创建相结合。以海水养殖、海岛环保、旅游、水产品加工、大型商场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拓展性课程实践基地,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有效实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聘请各行各业专家、成功人士及家长作为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客座讲师,走进课堂现身说法。结合“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深化现代海洋教育,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

四是与深化德育特色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内质,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升旗、扫墓、抗战胜利纪念日、队庆、毕业典礼、入队、入团等仪式教育,充分运用各级队报、队刊、网站、微博、QQ群、微信群等传统和网络媒介,积极传唱《大禹纪念歌》,通过内心体验感受,让传统文化精髓烙进学生记忆中。举办全区中小学生“孝心大考场”活动,注重学生道德体验,注重挖掘学生孝爱实绩,发挥榜样引领、辐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深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发挥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进一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五是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各校发动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整合各方资源,创设平台、载体,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为课改全面深入实施打好基础。2012年12月起,开展教育系统全员读书工程,以专业化阅读为基本定位,成立了27个活动项目组,把全员读书工程纳入学校年度发展性工作目标考核,将教师读书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每两年召开一次读书工程总结表彰大会,汇编出版优秀成果;强化师资全员培训力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科研骨干教师、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共60人赴上海参加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陀教育研究所组织的“现代学校发展与课程开发”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2015年全区共举行中小学校长、教师课改专项培训、探讨活动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