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用信心和耐心来解答医改难题

08.04.2016  12:44

       □ 余运西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6项重点,体现了深化改革和创新并重的改革思路。医改如同下一盘大棋,瓜剖棋布已至中途。大型公立医院、医疗保障制度、医生考核体系、药品定价机制……无一不是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剑锋直指当下医疗卫生体制中的痛点。

       落实好这些重点任务,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机构以及医疗卫生行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完美的顶层设计,又要在“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实践上下大力气,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多方的利益纠葛,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比如,如何做到压缩医院以药补医的空间,又不打压医院、医生的积极性?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阶段下,改革必须与发展并进,这就如同一列急速行驶的列车不能减速,却必须要进行修理和校正,其难度可想而知。

       今年以来,各方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其中也掺杂着一些不耐烦的情绪,该涨的工资不见大涨、该纠正的机制依然如故,于是有了犹疑,有了“差评”,有了“失败说”和“倒退说”。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奠定了今年医改的主要基调,之前就有人在问:“动中小医院容易,动大医院哪那么简单?”“让患者回乡下治病哪那么容易?”面对质疑,此时更需要理性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

       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中的诸多问题,既不是刚刚形成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医改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而具体到其中某条某款,迈的步子大小很难完全一样。治大国如烹小鲜。医改也可如此理解:食材不全,火候不到,就开锅试吃,难免会有夹生感。

       “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不能忽视近几年来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明显进步:医保覆盖面扩大、医疗资源开始逐渐下沉、对大病和罕见病的救助举措正在完善……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发力,“生不起病”的人们已经看见了重拾健康的希望。而改革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改变医生劳动价值扭曲的现状,让医生靠看病获得有尊严的生活,也正在一些地方逐步实现。全行业要有信心,坚信医改的一步步实践和探索,终将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劳动获得感;全社会更要有耐心,看到医改的普遍性困难,看到它正一步一步向着改革的核心进发,不要指望它如同一个按钮按下去就可一劳永逸。

       有些改革,走得渐远才渐清晰;有些变化,对比愈多才愈直白。医改一直处于进行中,即便是本轮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仍不能说我国的医改就可以画上圆满句号。在还不到论收成的时候,只有大家都努力施肥,培育出的果实才会让行业和社会满意。医改之路,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