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聚焦浙江林业科技建设成果(二)

15.09.2015  17:35
创新模式巧解林技推广“老大难” ——浙江省科技支撑兴林富民系列报道·推广篇
 

   中国绿色时报9月15日报道(记者  田新程  通讯员  徐翠霞)  林业科技发展的最终归宿在推广应用。然而在我国广大山区,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科学技术难以进入千家万户。

  浙江林业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但如何让这些成果落地开花结出硕果,一直是个大难题。如何填补林技推广这“最后一公里”的鸿沟?浙江林业科技推广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了责任林技员制度、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林业产业化培训三种模式互补的新型林技推广模式,成功突破了“最后一公里”的制约。

   责任林技员甘当基层“林保姆”

  基层林农对科技的需求如饥似渴,科技成果转化率却始终跟不上节奏。化解这对矛盾,需要找对一个“点”。

  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改革原有林技推广体系,建立责任林技推广制度。构建了省、市级农技推广中心林业分中心和林业主导产业专家组,县级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和林技指导员及乡镇责任林技员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为主体的林技推广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乡镇责任林技员就是关键点。

  东阳市三单乡的党委委员楼晓锋至今保留着自己初任责任林技员时组建的“三单乡香榧技术服务队”队员名单。这支6人技术服务队曾经跑遍全乡,免费教农民香榧嫁接的技术。在东阳市统一印制的《林技推广日志》本上,记载着技术服务队2010年免费为113户香榧种植户提供嫁接服务,接穗达1.2万多个。

  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大蟠溪村在楼晓锋的规划下发展了80亩香榧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栽种,并对外承包经营,根据香榧的不同成长期,村集体从最初每年2.1万元的土地租金开始陆续收益,到30年后预计可获得70万元的经济收入,极大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窥一斑而见全豹。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已经成为浙江林技推广的一张王牌。

  作为责任林技推广制的有益补充,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推行,为更好地促进林业科技转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来,全省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每年都从机关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和配合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

  胡文翠是东阳市林业局的工程师,作为县级的林技指导员,她经常下村指导香榧早实丰产技术、香榧科学施肥技术、安全使用农药等技术,建立了500亩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专业合作社新发展香榧基地2000亩。

  目前,浙江省共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229名、林技指导员1026名及责任林技员2283名。这3500多名“林保姆”用技术为基层林农撒播希望,也为浙江现代林业建设铆足了后劲。

   农民技术带头人乐做“技术二传手”

  随着责任林技推广制度的落实,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专家向农民传授林业技术,却不能随时随地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农民与专家之间仍需要一个有效沟通的纽带。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油茶专家王开良对此深有体会。2014年4月,王开良1个月共接待了40批咨询的农民,有的甚至是不远千里从福建、江西赶来的。王开良说,常常有手上握着油茶苗的农民几经周折找上门来咨询。“远水解不了近渴,要在当地培养一批农民家门口的随叫随到的专家,让农民们享受最实惠最便利的科技服务。”王开良深有感触地说。

  “农民技术带头人”应运而生。2013年,为进一步深化林技推广体制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浙江省在临安市开展了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办了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班。

  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站长沈振明介绍,所谓的农民技术带头人是指基层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技术骨干。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强的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在农民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和知名度。

  通过自主报名,并经镇、村推荐,临安市选择了一批农民技术带头人,围绕当地的竹笋、山核桃、香榧等主导产业分期分批开展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要承担农事传播、技术推广、生产技术问题收集上报、专家解决方案措施传达及农产品投入监测、病虫害监测、产量调查等工作。

  为了提高他们推广林业科技的积极性,农民技术带头人可作为各类林业先进的优先推荐对象,在林业项目申报中予以优先考虑,并可获得适当的工作补贴。

  来自临安太湖源镇横徐村的竹笋大户邵观夫,就是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班的成员之一。他拥有的13亩竹林地,每亩产值高达2万多元。

  “我家门前这块1.1亩的竹林,前年产值有6万元,很多村民都赶来观看,问培育方法。我就跟他们说,笋要个头大、长得均匀,竹林管理上还是有一定技巧的。”邵观夫把在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班上学来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村民,横徐村的竹林效益整体提高了很多。

  农民“土专家”充分发挥了“技术二传手”作用,林技推广体系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林业产业化技术培训“传经送宝”

  “竹林怎样才能低耗费、高收益?非均匀条状鱼鳞坑施肥法和高效节水的灌溉措施,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在浙江省第七期林业产业化技术培训——毛竹水肥管理新技术培训班上,竹子专家金爱武教授正在做《毛竹林克隆生态学特性与技术创新应用》的专题讲座。

  这项技术是金爱武教授团队近年来重点研究的新成果,省肥节水,操作简单,容易推广。参加培训的竹产业重点县(市、区)的首席林技推广专家、示范大户均表示受益匪浅,解决了实际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人瞄准了林业这个“香饽饽”。如何利用好民间资本投资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浙江省林技推广总站适时推出了林业产业化培训班。为投资林业的经营户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新门路。

  萧山的丁建丰从事铁皮石斛产业已有两三年,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以及对市场风险有所顾忌,企业发展一直未见起色。

  在2013年的第三期林业产业化培训班上,听了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对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前景的分析及技术指导,丁建丰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在原有的300多亩林地上,又扩展了100多亩,全部用于铁皮石斛活树附生栽培,并在斯金平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林下湿度、温度、密闭度等的改造。

  2014年,他的铁皮石斛种苗萌芽率提高了60%,仅铁皮石斛种苗销售一项就可获利900多万元。

  从2009年起,浙江省林技推广总站陆续举办了全省香榧南扩、毛竹覆盖、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竹林套种竹荪、油茶整形修剪等不同主题的9期林业产业化培训班。

  林业产业化培训为经营大户“传经送宝”,浙江林业产业添绿生“金”,发展劲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