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用时光打磨 宁波公布首批“港城工匠”

13.01.2017  04:06

  我的越窑青瓷作品《牡丹玉壶春瓶》能在杭州G20峰会上展出,真的很幸运!”1月1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施珍在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这么感慨道。

  而就在宁波市总工会最新发布的首批50名“港城工匠”名单中,施珍也在其中,她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代表,这些“港城工匠”均是掌握高超技艺、从事本工种15年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劳动者。

  器形高大,釉色通透,瓶身上的牡丹花雍容华贵,活色生香……2016年4月,施珍创作的越窑青瓷作品《牡丹玉壶春瓶》荣获了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G20开幕前不到一星期,我接到了电话通知,需提供作品名称、简介、相关内容,包括我的个人简介。原来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选拔,杭州G20峰会期间,我的作品《牡丹玉壶春瓶》将被放在机场的国家元首贵宾厅展出。”施珍认为,这是对越窑青瓷独特魅力的认可。

  其实,今年已是施珍与陶瓷结缘的第29个年头,在她的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内,关于一路走来的艰辛,她不愿意多说,说话柔声细语的她,更愿意和来客分享每样作品背后的故事。

  施珍家学渊源,三爷爷施于人是中国现代著名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6岁时施珍随三爷爷赴景德镇求学,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的交换生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

  2000年她学成回国后,回到上林湖畔,租了一间阴暗潮湿的简陋厂房,烧窑、制窑,做起了粗活,当她想烧制有灵魂的越窑青瓷屡屡失败后,又坐着大巴到龙泉,拜见了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的传承人徐朝兴,向他请教失败原因,后来成了徐朝兴唯一的女弟子。

  近年来,施珍的成绩有目共睹,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博览会特等奖二项、金奖六项,银奖四项。作品《上林随想》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缠枝玲珑双耳瓶》获第五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

  施珍认为,“匠心是一种信仰,一种手艺,一种事业,是我不断追求的执著。让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在家乡传承下去,是我的‘中国梦’。

  据了解,施珍招收了4个徒弟,都是美术专业出身的大学生,她手把手地教他们制瓷,一如当年师傅教她。同时,施珍和徒弟们也会带上设备经常去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让孩子们体验拉坯,那里也是越窑青瓷的培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