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谈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群体正在崛起

08.01.2018  20:40

  1月6日,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文化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百余位来自文化产业领域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燕园,碰撞思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旭光在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崛起的新力量青年导演群体将成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引发了一场全新的“媒介革命”,引领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和文化时代,也催生了一代新的导演群体。“这个新的青年导演群体构成复杂、意向多元,但又有某些共性,最重要的共性就是他们属于这个新时代,或者说,他们就是这个新的网络文化时代长出来的一代人。”陈旭光所定义的“新力量导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注重观众,尊重市场,善于利用互联网,善于跨媒介运营、创作。

  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与科技联系最为密切的,综合了声学、光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数字技术、脑神经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成果。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的媒介特性,电影不再仅是胶片上的艺术。在陈旭光看来,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的出现,使新媒体语境中的视听艺术被推向了新媒介融合的最前沿。电影生产的制作因素和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素质、科学素质成为导演的一种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

  “好在网络时代的新导演与新技术有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当中有不少是理工科专业,学技术出身的,或在做微电影、视频短片、广告时有过大量实践,在技术上打下稳定的技能和技术素质基础。”陈旭光强调,网络时代的新导演必须善于利用互联网,让网络的力量贯穿电影生产营销的每一个环节。

  《后会无期》首映日票房7650万元,为6.5亿元票房成绩奠定了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寒对网络营销的极大参与。《煎饼侠》营销更具互联网色彩,病毒视频、大鹏“上街卖煎饼”“大鹏进蓝翔”等营销话题保持长时间的热度,宣传主题由最初的“超级英雄”概念到后期变成“屌丝逆袭”,大鹏也成为“史上最会营销的导演”。对此,陈旭光表示,网络营销给许多新导演的票房逆袭提供了可能,赵薇、郭敬明、邓超、大鹏、韩寒等导演宣发团队都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性、广泛性、碎片化的特点,形成有效、快捷的电影营销产业链。

  随着新的网络社群、部落不断形成,公众表达文化诉求的公共文化空间也不断拓展。这些被网络文化重塑的公众,正是今天的电影观众,他们强势影响着影片的生产和传播。同时,网络文化也重塑着电影,互联网不仅为电影的宣传营销拓宽新渠道,提供新平台,并且还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电影的叙事中。

  在人口红利和影院银幕等刚性增长之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仍有待于全面优化和升级。陈旭光认为,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或工业兼有艺术的品性,文化的力量,它期待理性的规则、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呼唤美学品格的坚守、基本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提升。“虽然近年的新导演创作中也暴露出一些脱离现实、架空历史、屈服市场、边缘化等问题,但大部分导演在类型性追求与现实题材、社会问题意识的结合上做得比较好。

  “如何提升作为生命线的电影质量?如何强化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如何规范电影的全产业链机制?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国电影的新时代?”陈旭光的这一连串提问正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界、学界、业界实践与思考的共同主题,也是新时代电影生产主力的新力量导演们践行、追求的高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