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协作中心 落户浙江省中医院

04.12.2015  12:41

     抽2毫升血,评估胃癌风险

    “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浙江省协作中心、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协作中心”,近日落户浙江省中医院,这意味着市民不用再经受胃镜之苦,只要抽2毫升静脉血,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患胃癌的风险。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发起,上海长海医院牵头,全国多家医院共同协作。浙江省是胃癌高发地区。临床上,一经诊断为胃癌,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因此,早期筛查十分重要。”省中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吕宾教授说。

    抽血筛查患胃癌的风险,与抽血查肿瘤标志物筛查患肿瘤的风险,或通过大便隐血阳性试验筛查大肠癌的风险是一个道理。通过对人群的广泛筛查,筛选出胃癌的高危人群,再让高危人群去做胃镜,这样既可以节约经济成本,又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

     抽静脉血评估胃癌风险 在日本已实施十多年

    吕宾院长说:“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往往与胃部黏膜的病变有关,而胃部黏膜病变可通过血液‘表现’出来,也就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只要抽取2毫升静脉血,检测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等指标,通过指标结果评估胃黏膜病变的风险,高风险人群再进行胃镜检查,以诊断是否患有胃癌。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评估的是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萎缩的程度和范围,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癌致病菌。“在日本,该检测方法已实施了十几年,他们称之为‘ABCD’筛查法。”吕院长说,他们将筛查人群分为ABCD四组,具体情况如下:

    A组为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原均为阴性,这类人患胃癌的风险与正常人是一样的;

    B组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蛋白酶原阴性,他们患胃癌的风险为0.1%左右,如果身体没有症状,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筛查;

    C组为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原均为阳性,他们属于胃癌的中危人群,患胃癌的几率为0.6%左右,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胃镜;

    D组为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胃蛋白酶原阳性,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马上做胃镜。

    吕院长还说,我国辽宁省的某个社区曾开展过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结果发现,每十个人中,筛查出了一个胃癌患者,与其他胃癌患者相比,他们大都处于早期,预后也相对较好。

    目前,该检测技术为100多元/次,比胃镜300多/次要便宜得多。吕院长预计,当该检测项目全面铺开后,价格会再低一些。

     四类人建议每年查一查

    我国是胃癌大国。据统计,全世界47%的胃癌发生在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死亡35万例,新发与死亡病例都约占世界的40%。导致胃癌的原因有很多,吕宾院长建议,以下三类人最好每年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测,就像查肿瘤标志物一样,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40岁以上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胃肠道病变者;

    3.有爱饮酒、喜食腌制食品等高危因素者;

    4.有胃癌家族史,或患有肠化生型慢性胃炎者。

    吕院长还提醒,血清胃功能检测只是一个胃癌风险的筛查,不能作为胃癌的诊断,诊断仍需要做胃镜,高危人群最好去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编辑: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