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樱花,你真的都看懂了吗

13.04.2015  01:38

日本作家坂口安吾的小说《盛开的樱花树下》被改编成了电影,全片充满恐惧与癫狂的感觉。

中国人说起赏樱地,首选肯定是日本。有数据为证:继春节期间中国人“爆买日本”后,樱花季节又有大批中国游客来日赏花,仅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统计,3月向中国人发放的签证就达14.6万件,为史上最高。日本晚樱现在还在开放。日本媒体为中国人来日赏樱发明了一个新词叫“爆花见”。

那么多中国人去日本看樱花,可是,我们真的知道日本的樱花该怎么欣赏吗?

樱花怎样成了日本的国花?

由贵族们的审美情绪决定

成书于1300多年前的《日本书纪》里,有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细节:天皇泛舟行乐,忽有一瓣樱花飘于杯中。天皇顿生花情,当场作诗。别小看这小小的细节,它实际上就为日后日本人赏樱定下了品位和基调。

实际上,作为外来植物的梅花,着实也让日本奈良时期的贵族们风流了一阵。如《万叶集》中咏梅歌有118首,咏樱歌只有42首。但这样的好景不是很长。或许梅花傲霜斗雪的理性性格,不太适合郁郁葱葱、湿气颇重的岛国风土;或许梅花“犹有花枝俏”的感性气质不太适合阴郁幽玄、古拙本色的岛国之民。贵族们发现身边身份不太高贵,性格不太倔强的山野樱花,或许更适合在这块风土,更适合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于是到了平安时代,樱花终于取代梅花的王位。

古今集》(905年)咏樱的数目远远超过了梅花。这不仅是贵族们审美情绪的变化,更是本土意识的觉醒。庆长三年(1598年)的3月15日,难得有闲情逸趣的丰臣秀吉,领着妻儿以及1300多名大名,在京都醍醐寺开了盛大的“樱花宴”。这就是历史上以其豪奢华丽而著名的“醍醐花见”,可以说它开启了日本人每年一度赏樱观花的雅风和习俗。有日本学者称,这是“民众的日本文化的诞生”。

日本人是看樱花盛开时的花团锦簇吗?

他们更爱赏的是落樱

古今集》里的60多首咏樱歌,只有一二首是赞美盛开的樱花,其他都是写落樱的惜情。这是为什么?原来这里有日本人的文化心情。

樱花日语叫“さくら”,其完整意思就是稻田神在这个场所。所以,樱花美不美在以前根本不是问题的视野。樱花只是稻田神的象征。表明稻田神在这个地方。樱花盛开表明稻谷收成好。樱花凋谢表明稻谷收成完毕。这样来看当然是不希望樱花凋谢,当然不希望稻谷收成不好。哪怕樱花的盛开能延长一天也是莫大的喜悦。这是赏樱的日本人心向,也是日本文学的主题心向。但抵抗不住的是,樱花还是谢了,而且还谢得那样的快。于是从心情上想让樱花常开常艳的日本人,生出了惋惜之情,文学也生出了惜樱之情。

这样来看的话,每年的4月初,日本人倾巢出动,在成排的樱花树下席地而坐,他们并不急于返回,而是耐心十足地等待着落樱。因为,美丽的樱花轰轰烈烈地盛开,又轰轰烈烈地凋谢。这时,一种忧伤,一种莫名的忧伤,仿佛从樱花树的每根枝杈里渗透出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姜建强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