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种粮“机器换人” 农户增收省心

01.04.2015  14:39

      本报讯 3月27日上午,前仓镇荆州村田野中,维哲家庭农场内一片繁忙,大型催芽器内早稻种子悄悄发芽,旁边半人多高的流水线播种机上,3名工人正忙着播种。
  
      只见流水线机器一侧,放着两条从高到低的传输带,正从地上缓缓往上运送基土和种子;在流水线两端,两名工人有序放置空秧盘、搬运秧盘。短短数秒内,一只只空秧盘随着输送带往前移,先后经过两个漏斗,便完成了覆盖薄基土、均匀撒种浇水、覆土等工厂化育秧环节。
  
      “采用机器播种省力省工,不仅实现了不费苗、不漏蔸等好处,且节省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工成本,若加上机械化插秧,每亩大田预计能节省成本100多元。”农场主李维哲说。这条播种流水线每小时能完成400盘秧的自动化播种,实现机插秧30亩。
  
      近几年,李维哲共投入200万元购买各类农机,并流转土地近800亩,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附近村民眼中的种粮“达人”。
  
      李维哲算了一笔经济账:以早稻种植为例,采用机械化育秧、机插,每亩大田可节省成本100多元;机烘比人工自然晒干每吨节省人工成本60元;机械化种粮每亩增加50多公斤,增收150多元;仅三项合计每亩能增收300多元。
  
      尝到“机器换人”的甜头后,今年,他又投入40多万元添置各类农机,实现种粮效益最大化。
  
      种粮效益好,催生了种粮大户购机热。仅3月份,永拖路惠丰农机销售行就卖出了10多台久保田系列拖拉机,是往年同期的数倍。“今年品牌农机更受消费者青睐,虽然价格高,但操控性、舒适度更好。”惠丰农机销售行负责人王灵锦说,随着农机的推广和普及,农民种粮效益逐年增加,农户购机的热情很高。
  
      “今年购机40多万元,可获政策补贴10多万元。”李维哲认为,我市强农惠农政策也是激发农户购机热情的又一大主因。
  
      农机推广和普及后,未来农业才能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据悉,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机动力35.6万千瓦,规范使用中央补贴资金361.9万元,享受补贴的农机购置总额达1274.8万元,受益农户38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