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新经济”成为浙江发展的新趋势、新力量

06.03.2016  10:32

   浙江在线·浙商网3月5日消息(记者谭晓锋)

              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提到,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这一新提法,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新经济”是一个什么概念?

  记者发现,今年2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就曾提到过“新经济”一词。李克强说,“新经济”里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常常是混在一块的,设计制造营销一条龙。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而在当代中国,“新经济”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内在转型升级的外化表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体现。

  因此,“互联网+”是“新经济”,创业创新是“新经济”,“五大发展”是“新经济”,新型城镇化是“新经济”……但凡符合未来趋势和能够支撑经济发展新兴力量的经济新形态,都可视之为“新经济”的表现。

  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浙江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使得浙江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向好态势,率先走出调整的“阵痛期”。在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看来,浙江经济从2103年开始便已经进入新常态。“政府通过‘五水共治’、节能减排等组合拳,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把原来靠资源、靠低成本支撑的经济模式,转变成了靠高端制造、靠信息经济主导的经济模式。”

  2015年,浙江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明确了产业调整的方向。快速推进的“互联网+”行动,尤其突出“互联网+”与七大产业联动,让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创新驱动成为新的经济引擎。浙江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东华认为,“互联网+”大量催生经济新业态,形成浙江新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能够起到有效作用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浙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创新,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成为构建经济新生支撑力量的一个新颖业态。特色小镇不是地域概念和园区概念,而是以产业为核心的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经济为积聚创新要素、转型升级打开一片天地。作为新经济形态,让特色小镇浙江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上能够走在前列。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表示,特色小镇正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也为浙江干部主动了解新经济、发展新经济、做实新经济提供了有效抓手。

  浙江当如何拥抱“新经济”的到来?在浙江的“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新经济”、“新业态”正在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力量。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江峰)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