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守护自然资源打造“生态经济”

29.04.2019  12:01

撰文 王 薇 陆聪颖

图片由新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新昌小将林场森林蓄积量达1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9.35%,生态公益林为23195亩,为全市最大的生态公益林。

  新昌县双彩乡茶场官山头、花楼基“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成功验收后,种植了油菜花,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

  4月22日,新昌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小学生们在“守护地球、保护资源”宣传海报上庄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近年来,新昌县坚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助推转型升级,打造“生态经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思路开展土地全域整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着力打造“美丽新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多角度”保护土地资源

  新昌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工作思路,从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全域整治的角度,有效保护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打造“生态经济”。

  坚守36.38万亩耕地红线和31.2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扎紧耕地保护的“制度篱笆”,出台《新昌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细则》,层层压责,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主动接受监督,实现块块农田有“田长”,形成“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

  推行“盘活农村、改造城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盘活土地存量。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标准地”改革,首创“供地答辩”精准供地新机制,提高亩产效益。强化土地供后监管,落实用地长效机制,建立工业项目分类管理、履约保证金、综合验收等制度,重点在土地使用、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强化监管,做到每个项目用地都精打细算。

  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机制,以“天蓝、地绿、水净”为目标,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根据全域土地整治和乡村发展需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统筹安排各项用地需求,以生产集聚、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理念进行全域设计,以优质垦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新昌县澄潭镇朱凤村等2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省级工程。

  “一体化”利用矿地资源

  新昌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消除废弃矿山安全隐患,开展矿地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统筹资源,实现经济、生态、资源保护“一体化”。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联结为一个有机系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壤质量修复和植被恢复等工作,实现矿山生态环境安全、和谐和美丽的目标。坚持“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和宜景则景”的原则,实行“一矿一方案”,因地制宜编制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目前已完成3座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和绿化。

  开展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新昌县羽林街道大塘坑村下元建筑用凝灰岩矿和樟树脚建筑用玄武岩矿被列为浙江省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采矿权试点,全省共24个,绍兴市仅此2个。通过实施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的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模式,开展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拓展了建设用地新空间,保护基本农田,促进了资源开发、矿地利用和生态保护三者协调发展。

  “新活力”守护森林资源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我们要保护她更要爱护她,要爱护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参加完新昌县举行的世界地球日宣传教育活动后发出的心声。

  一直以来,新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引导种植珍贵树种,救助野生动物,注入“新活力”,激发“新潜力”,促进了资源多样、生态平衡,全力推进“森林新昌”建设。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月、“森林医生服务年”、爱鸟周等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2018年以来,共救助、放生野生动物40余只,其中由群众报警救助的野生动植物20余只,包括猫头鹰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16只。

  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实施“一村万树”计划、“绿化造林月”、“绿剑”等行动,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稳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平原绿化率。目前,新昌县域面积182.052万亩,森林面积121.19万亩,覆盖率达66.57%,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市级森林城镇12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3个、市级森林村庄53个;建成省级森林公园3家。

(责任编辑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