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两周年”新华社播发—— 会所走出“灰色地带” 转型回归大众视野

03.12.2014  10:39

    杭州西湖景区曾经的高档会所转型后开张,走“亲民路线”迎客。原虎跑翠越会变身翠越五韵堂,喝茶人均最低消费8元,以茶为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新华社发

    12月1日18点多,记者经过杭州北山路,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抱青会馆一片漆黑。以前这样的“饭点”,会馆内应该是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八项规定两年间,一度时兴的会所纷纷关门,那些占用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公共景观,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富贵之地”,在整治活动中去掉消费或身份“门槛”,平价迎客。

     “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

    风景优美的杭州,过去曾经有不少会所掩藏在西湖景区的秀丽湖山之间,市民游客不得入内。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杭州部署关停西湖景区公园内高档经营场所,不再审批西湖景区公园内的任何会所,提出要切实保证“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整治行动开展5个月全市关停各类“会所”56家,其中西湖景区内30家全部关停。

    12月1日晚上,记者来到曲院风荷公园内,原来的著名会所“西湖会”已没有往日的车马痕迹,过去霓虹闪烁的灯饰也全部熄灭,只有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安静地矗立在一泓湖水之中,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在空气清新的公园中散步、聊天。

     不是简单一关了之

    整治会所,不是简单一关了之,而要着力于使会所向公益化转型,使公园真姓“”。

    据统计,西湖景区内的30家会所,已经有13家实现转型,对市民开放。“开心茶馆”的西湖龙井只要18元每位,面条18元一份,虎跑翠越会改为翠越五韵堂后喝茶最低只要8元每位。柳荫玖号、江南会、菩提精舍等13家会所已审核通过转型方案,大部分将于年底前开放。杭州其他八个城区关停的26家会所,大部分也已转型为大众消费场所。

    杭州市请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提出今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应进行文化性和公益性的转型,以会议及展览服务、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等为主要转型方向,可以有大众消费的茶饮和零售,但不能设置餐饮、住宿和办公。规划公示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各经营场所再根据规划制定相应转型方案。

     如何不是“一阵风刮过”?

    如何让会所整治不是“一阵风刮过”?关键要从法治入手,着眼于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杭州市提出“依法治湖”理念,由市人大修订并通过了《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新增“禁止在公园内设立为特定群体服务的会所会馆等非公益性场所”,“经营活动场所应向公众开放”。经营活动场所不向公众开放的,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营场所从业规范》,要求经营者每年提交“经营报告”接受审查。景区设立“驻店员”制度,加大督查,防止挂羊头卖狗肉。

    但是,高压下仍有一些高档会所只是简单“变脸”,依然把这里当成掩护官员腐败的“青纱帐”。专家认为,观念和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要在现有成绩上,继续加大制度上的硬约束,才能真正让八项规定长期落到实处,防止会所风死灰复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益波 范敏达 叶前 潘琪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