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一座城市的最美风景

11.12.2014  17:56

  12月10日,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朱强荣,在梅花碑社区的道德微讲堂上开讲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在年轻人中培养发展更多志愿者。

  “最美现象”在杭州不断涌现,并从“盆景”成为“风景”,从“风景”化为“风尚”。为什么“最美”总是青睐这座城市?最多的答案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的确,正是这种细水长流式的熏陶,让每一位普通市民从心底激发出对“”的敬重和向往,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响了“最美杭州”精神文化品牌,也汇聚起建设“美丽杭州”的道德正能量。
  今年,各城区携手共进打造“全国最清洁城市”;杭州城区洁化度继续保持在98%以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860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3平方米……2014年,杭州的文明创建同样是争先进位、不断进取。

   一颗颗“最美”的种子开成了花
  吴山广场有一面长约20米的“最美杭州人”光荣墙,这是杭州“最美”的集中展示。
  四年前,“最美妈妈”吴菊萍英勇一托,犹如一颗“最美”的种子发芽、成长,随后,“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最美警察”吴仁贤等最美不断涌现。
  这样的光荣墙,其实在13个区、县(市)都可以邂逅。各地均建成光荣墙,并有镇街光荣墙156个、村社光荣廊(栏)463个,上榜的“最美人物”已达4809名。
  与之响应的,是寻找“最美”活动已成为全市各地的共同风尚——各城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评选活动,智格社区陆雅琴婆媳俩被评为“最美婆媳”,行医30年的社区医生吴文媛等人入选“最美下沙人”;国内首例活体角膜盲人捐献者施奇强、余杭首位帆板世界冠军王水佳等人成为“最美余杭人”;热心公益的好“的哥”沈传林、擅长沟通的回澜南苑社区书记朱小雅等成为“最美萧山人”……
  这些“最美”,让种子开成了花。
  截至去年底,我市共评出各级各类“最美人物”11500多名,包括4名全国道德模范、8名省道德模范和90多名市级道德模范。
  近年来,我市通过新闻报道、讲座活动、研讨会、微小品、微影像、微传播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国内最清洁城市” 全靠你我他
  如果说“最美”停留在精神层面,那么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就是看得见的“文明”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害公物,这是城市里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
  “就算西湖再美,如果遍地枯枝败叶,肮脏不堪,就像不洗脸的美女,也是不好看的。”负责断桥至新新饭店路段的保洁员朱师傅在这里好几年了,他用质朴的语言和行动表达了“欲把西湖比西子”心愿:“现在天气凉了,落叶也多了,我得尽力扫干净些。
  为了“国内最清洁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杭州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主城区以及萧山区、余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都在携手共进。
  “我们层层分解责任,‘定部门、定人员、定任务、定进度、定成效、定责任’,并对中河河道、建筑工地、交通路口、农贸市场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上城区清洁办主任肖斌这样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则依托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团组织载体进行宣传,并通过企业、社区等渠道动员“新杭州人”,让最清洁城市建设深入人心。
  虽然各地创建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截至2013年底,杭州城区洁化度继续保持在98%以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860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3平方米;取消4677个影响道路交通的泊位,清理停车泊位324个。

   91.7万名志愿者 温暖一座城
  一顶小红帽,一个工具包,一辆旧自行车,这是许建杭的“出门三件套”。许建杭是下城区潮鸣街道的一位居民,他坚持免费为行路不便或重病瘫痪在床的老人理发。一个平凡的举动,十年风雨无阻,理发7000余人次。
  在杭州,像许建杭这样的志愿者还很多。比如,拱墅区6年累计献血10000多毫升的王健、20余年义务磨十万余剪刀的冯正兴;西湖区撮合100多对小夫妻的义务红娘李小宁、发挥余热的最美退休英语老师林小平等。
  这些志愿者遍布全市景区、街道、路口、敬老院,活跃在奥运会、世博会、西博会、电博会等赛事现场,他们参与城市管理、文化教育、法律援助等领域:开展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活动;立足城乡社区,组织敬老帮扶、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服务;关注城市文明,推广文明礼仪……
  目前,全市共有91.7万名志愿者,备案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2953个,已形成了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成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志愿者协会、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大组织化服务平台。
  从2012年起,我市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固定为“学雷锋为民服务日”,定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邻里守望,爱满杭城”、“三·五”学雷锋、“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少燃一枝烟花 多留一片蓝天”、“银龄互助以及关爱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句句耐心的解答,温暖着这座城市。(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