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处处开 人人都做东道主 杭州提升城市文明软实力

06.04.2016  08:02

近日,在杭州庆春路,志愿者为文明排队上电梯的市民送上一朵鲜花。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杭州南入城口道路两侧的广告牌,已经被景观墙取代。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中间是下客通道,两侧绿色区域是候车区,候车的人请在两边候车区排队,谢谢!

    日前,杭州全市各大地铁站和公交车站,2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戴起红袖章,引导乘客先下后上、排队候车,倡导大家文明出行。

    这一刻,他们是倡导文明出行的志愿者,更是杭州城市文明的践行者。

    这是一座愿意出台法规为善行“撑腰”的城市,这是一座“最美现象”层出不穷的城市,这是一座文明之花处处盛放的城市。

    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有秩序、礼仪待宾客……借G20杭州峰会到来之际,杭州大力推行城市文明建设,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号召“人人都做东道主”。

    立法呵护文明

    4月2日,天下着小雨。90后小伙何旭在坐公交车经过滨江路时,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路边,后脑勺上都是血。

    了解到这位老人是因摔倒而受伤后,热心的何旭扶着老人去了医院,陪老人打针、做CT,前前后后忙了3个小时。

    事情一经媒体报道,许多网友都为小伙子点赞,当然,也有人调侃小伙子“扶人有风险”。

    而何旭自己说,扶一把老人是很正常的事,并发朋友圈表示“其实我想说,这个世界没那么糟糕。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可以尽量温柔地对待周边的人和事。

    这位去年才到杭州的小伙子可能不知道,在杭州,行善不需要担惊受怕。

    2016年3月1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杭州首部将文明行为规范写入法律条文的地方性法规,其中一条广受关注:被救助人主张其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或者主张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未尽合理限度注意义务加重其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举证责任。这无疑是对“老人该不该扶”这个问题铿锵有力的回答。杭州市出台相关法规,抓准社会痛点,为文明行为“撑腰”,收获了不少文明践行者好评。

    与此同时,不随地吐痰便溺、文明驾驶、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文明之举,也被写入了《条例》中。

    有人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将抽象的文明概念落到具体的法规条文中,无疑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也是杭州提升城市软实力最坚决的姿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霍翟羿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