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科学谋划 狠抓落实 多措并举深化特别扶持工作

22.10.2014  19:02

科学谋划  狠抓落实

多措并举深化特别扶持工作

 

      从2011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对文成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进行特别扶持。借此机遇,文成县上下齐心协力,以科学审慎的谋篇布局、时不我待的发展冲动、激情四溢的发展举措,全面奏响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交响曲。2011到2013年,全县组织实施了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共39个项目355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亿多元,项目效益惠及全县农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特别扶持政策已成为文成农业增效的最大工程、农村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农民增收的最大载体。

2014年起,省委、省政府继续连续三年特别扶持12个重点欠发达县发展。文成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抓第二轮特扶政策的特别机遇,借力发展,努力实现文成发展从“迈小步”到“大步走”。2014年,我县计划组织实施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大类共17子类4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7988万元,安排特扶资金22778万元。截止到8月底,2014年特扶项目已完成投资2.53亿元,完成率为52.7%,已拨付特扶资金7448万元。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着力搞好顶层设计

      在三年特扶工作的思路谋划和框架构筑中,我们始终按照省特别扶持重点欠发达县“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内生功能”精神,突出扶贫开发、培育富民产业和完善公共服务为重点,积极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富民强县路子。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充分把握文成中长期发展趋势,全面衔接文成县“十二五”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中长期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布局、农民异地搬迁、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十大行动等规划和政策,认真编制完成三年规划,确定三年发展的发展目标。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根据本县的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以及各乡镇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实际水平,确定了第二轮三年特别扶持计划中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三大类共51个重点项目,并按照“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的要求,大力扶持、落实具体项目和发展举措。三是坚持精准扶持。结合“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要求,创新扶贫方式,扩大扶贫领域,加大力度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社保扶贫、搬迁扶贫等。计划三年安排特扶资金1.68亿元,扶持实施科技扶贫等8个小类共15个扶贫开发类项目,其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金融扶贫,安排3500万元用于实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和就业扶贫,安排3700万元用于扶贫重点村和库周村、少数民族村发展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在创新制度上下功夫,着力把好项目申报关

      第二轮特别扶持项目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由审批制实行备案制。备案制度的实施给县级政府部门实施特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使年度项目安排科学化、资金效益最大化,我们主要抓好四大环节:一是特扶项目库建起来。由项目实施主体向所在乡镇提出申请,乡镇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县主管部门,县主管部门根据三年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县特扶办申报,县特扶办建立项目库,并随时对项目进展情况、投资情况等内容进行跟踪更新。二是竞争机制立起来。县主管部门、乡镇在项目立项上实行竞争制,在实地考察项目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拟立项的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选择责任主体和投资主体明确、投资规模适当、项目前期条件成熟的项目,增强年度计划的可行性。如今年县科技局就采取了特扶项目竞争性申报制度。对申报2014年度特别扶持项目的10个科技富民强村项目进行现场评审。在评审会上,各项目承担单位现场陈诉项目情况,然后专家提问,现场评分,最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确定了4个项目为2014年特扶项目。三是审查把关严起来。县特扶办组织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有关主管部门等单位专家和负责人组成评审小组,专门召开2014年特扶项目实施计划评审会,对各类特扶项目的年度实施计划内容进行逐项逐条的严格审查和把关,确保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特扶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项目资金在实施地点和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公示、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监督。四是特扶项目“”起来。在实施第一轮特扶项目时,由于项目已经省批复,因此部分项目调整的难度较大。在第二轮特扶项目实施时,我县积极探索对特扶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制度,项目业主即使申报成功了也不一定能拿到补助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项目业主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县财政局就村基础配套建设的特扶项目引入了项目绩效跟踪管理机制,对于项目建设进度快,绩效好的优先给予补助资金。对于一部分建设进度慢,绩效差的项目就会被扣减或拿不到当年的补助资金。

      三、在督查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项目效益

      面对三年特扶政策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努力提升特扶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种好“责任田”。建立由县委农办、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项目实行全程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各乡镇、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建立“县领导联系、主管部门牵头、乡镇具体负责、实施单位落实”的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个特扶项目都有县领导挂钩联系,都有主管部门专人负责指导实施,都有乡镇专人具体抓好落实。二是强化政策配套,定好“标准尺”。结合文成实际,制定出台了《文成县特别扶持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对特扶项目的申报立项、论证评估、组织实施、资金管理、验收考核、绩效评估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各项目主管部门也分门别类地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各个特扶项目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扶持环节和补助标准,进一步规范特扶项目的实施管理和资金的使用督管。三是严格资金管理,筑牢“防火墙”。严格按照省特扶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专账核算,封闭运行”。规范特扶资金的拨付和报帐等关键动作,同时,定期到项目实施单位督促检查特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特扶资金管理。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念好“紧箍咒”。 县财政局、审计局、特扶办三家单位联合协作,全程参与全县所有特扶项目计划的申报、实施督查、验收考核等工作,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督。县督查组不定期到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实地督查,推进三年特扶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坚持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在《今日文成》、《文成督考》、特扶网站等平台对特扶工作进度进行排名通报。

      四、在绩效考核上下工夫,着力强化结果运用。

      为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坚持聚焦、聚神、聚力在考核制度、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上做好文章。一是明确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将三年特扶工作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并列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县政府与各乡镇、有关部门签订《县特扶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每个项目落实责任目标和责任人,明确考核内容,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负责。在省绩效考核评价中若发生扣分现象,将按照《文成县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问责办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严格项目验收。特扶项目都以子项目为验收单位。各项目业主在项目完成后可向所在乡镇提前申请验收,各乡镇通过预验收后,再向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主管部门会同县特扶办、财政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予以限期整改或扣减补助资金。三是开展绩效评价。各项目主管部门每年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县财政等部门每年抽取项目实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绩效目标是否实现,评价结果将与次年资金分配挂钩,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长效机制。

      虽然近年来我县抓紧抓实三年特别扶持工作,有效夯实了走后发崛起“富民路”的发展基础,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兄弟县(市、区)学习。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本次会议的部署要求,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硬的措施,认真实施、强力推进第二轮三年特别扶持工作,努力让“特扶”这股“春风”温暖更多文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