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递,需要更多大众的力量

27.04.2015  12:26

  昨天上午9时不到,杭州钱江新城城市阳台广场上人头攒动。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迎来了第四天的活动,这也是最后一天。

  昨天,书展迎来最旺盛的人流,近两万读者进场,图书、文创用品销售额皆创新高。

  畅销作书家安意如、“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韩寒的ONE团队、“最会讲故事的法医”秦明、北大双胞苑子文苑子豪……作家们的文化活动,场场人气爆棚。

  发稿前,记者拿到的数字:4天累计接待4万余人次,图书累计销售额约220万元,文化用品近10万。其中,文学艺术类和少儿类图书销量占到总销售额的近一半。而台版图书馆以艺术、设计、生活类图书,也广受欢迎,拿走了总销售额的10%。

  每位作家都是读者

  每位读者都可以书写

  从记者拿到的本次书展畅销书榜单看,有很多熟悉的名字:《乖,摸摸头》、《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皮囊》、《追风筝的人》、《雪隐鹭鸶》、《对抗语文》、《查理九世》、《曹文轩小说馆》、《耶路撒冷》、《中国人的淡定从何而来》、《天下归仁》、《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的诞生)》、《目送》、《白夜行》、《平凡的世界》……

  每一种文学类型,都有相对应的不同年龄段读者群,而浙江出版馆、主宾市上海出版馆、少儿馆、文艺馆、特色书店馆等12个主题展馆中,展示的20万种图书,也为浙江读者提供了全民阅读的良好平台。

  这一特点,在4天100多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在《天下归仁》中对《论语》有着深刻解读的王蒙,为钱塘江畔“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的漂流书亭点赞;

  梁晓声赞扬了网络文学作家宽广的创作想象力;

  创作儿童文学伴着一代又一代读者长大的曹文轩,对莫言的小说喜爱已久。

  在阅读这件事上,读者和作家一样:00后的孩子在曹文轩、沈石溪的小说中开始认识世界;90后的孩子在张皓宸、张晓晗的作品里畅想青春;80后的年轻人在蔡崇达、大冰、秦明的真实故事里,汲取前行的力量……

  全民阅读,是自由、发自内心的阅读。而阅读带来的喜悦与感动,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独自一人的热泪盈眶,也可以是两三好友的把酒对谈,还可以是笔记本里的字字珠玑。

  正如安意如在昨天文艺分享会上说的:“如果你们有兴趣,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笔来书写杭州记录杭州,因为我们都是文化的一份子,并不是作家名人才有资格去传递、表达文化。普通的大众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才是更好的文化力量。

  家门口的文化盛典

  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期待

  而作为今年浙江书展首日亮相的文化活动——悦读盛典颁奖礼,也完满度过三周岁的生日。

  2012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他获奖前一个月,游览了杭州的“漂流书亭”,并给钱报读者留下一句话:“读书是古典的乐趣”。首届悦读盛典的年度致敬奖,毫无悬念地颁给了莫言。而在金秋时节参加了杭州运河诗歌节的著名作家、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凭借《江南三部曲》夺得白金图书奖。

  2013年年末,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第二届悦读盛典颁奖礼把年度致敬奖,给了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白金奖被作家金澄宇的《繁花》摘走,花鸟画家何水法特意创作了繁花图,“花茂叶盛,繁花似锦”,暗合白金图书奖作品之名,传达他对文学界的美好祝福。这一年的新人奖,是1988年出生的蒋方舟。

  到了今年,蒋方舟已经成为悦读盛典的核心评委,新人奖授予了高人气作家笛安的《南方有令秧》。104岁的杨绛成为年度致敬人物,年过百岁依然笔耕不辍,写出了《洗澡之后》。

  今年的悦读盛典改到了春天,并来到了钱塘江边的城市阳台,在首届浙江书展上大放异彩。今年的嘉宾阵容更为强大,除了王蒙、张抗抗、李敬泽等一大批作家和出版人,更有配音表演艺术家、“佐罗”的配音者童自荣担当主持人,他在颁奖礼上朗诵了白金奖作品、王小妮的《1966年》。而华少、鲁瑾等节目主持人,也为盛典献声,朗诵了《哈姆雷特》和北岛的诗歌《一束》。

  中国作协专职副主席李敬泽总结道:“这个悦读盛典,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心相印、相视一笑。

  浙江书展和悦读盛典的精彩与美好,让诸多读者更爱阅读,也期待在杭州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活动。

  同样感触颇深的,还有本次书展主办方之一的浙江联合出版集团。

  “这次书展很受读者欢迎,过了结束时间,收银台前还排着长队。读者的需求是我们的责任,以后我们会考虑怎样更突出读者,读者至上。其次,就是国际化,吸引外国书商参展。” 浙江联合出版集团总裁童健说,“下次可以按类别来布展,让优秀的书籍能更容易被读者发现。

  而对于书展现场作家签售人气爆棚的现象,他认为:“对作家有着追星一样的热忱,说明杭州人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都不错。

  此外,如何丰富浙江出版行业的新书种类,也成了出版集团在书展结束后最亟需思考的问题,“浙江每年出版的新书里,教材和重印图书占了很大比例,首次出版的新书占比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努力多出新书好书,还要让人买得起书。现在,有很多人担心手机碎片化对出版行业的冲击,但我觉得它能反作用于出版业,促使真正出版的都是高质量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