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化消费 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02.06.2016  23:26

我所选取的这个家庭在孩子文化上的消费并不离谱,是目前杭州很多家庭都会选择的培育孩子的方式:选一种乐器上一门兴趣课,买些书,看些剧和电影,看不花钱的展览,修些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

  有人会说,要得到必须得有付出,任何一个国家在义务教育之外的深度培训都是商业化的。

  前面访谈的张女士,在儿子放弃钢琴时,她很生气的一大原因是:钢琴放在那里,太可惜了。很多家长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潜意识。

  学乐器这件事,国外学校都有各种学生乐队,从小学开始便选修各种乐器,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买得起乐器。所以采用的方式便是向学校租借,热门乐器租借费高,冷门乐器租借费低,甚至在租用两年后,便可以归个人所有。

  这样,一是保证了乐队乐手,二是极大降低了家庭负担。哪怕是中途转学第二样乐器,也毫无压力。

  前几年,我们曾经为“寒门再难出学子”的对错争论,如果任由文化消费的持续高昂,往深里说,这是否会成为这种言论的另一种翻版?是否会让家长们意识到,只有深厚的物质支持,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基础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修养?

  文化消费,它应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消费,而不是一味地将它推向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的各种办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