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江来,满目皆乡情

07.11.2015  07:01

第九届“台湾·浙江文化节”演职人员等合影。

    浙台“文艺风”又起——前不久,来自浙台18所高校的81位艺术专业青年相聚杭州,展开为期9天的行程,全面感受吴越文化的独特气韵。

    10月下旬,以“美丽浙江·南戏源头”为主题的第九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在台湾传艺宜兰园区盛大开演,地方戏曲集萃、梨园百工展和乡村古戏台艺术摄影展惊艳了当地民众。

    11月7日,台湾当代水墨名家画展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开幕。

    下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与传统工艺展”将在台北举行,杭州、衢州、湖州等地59家文创企业将带去浙江文创产业的最新成果。

    ……

    文化同源,风吹浙台。作为文化部最早设立的对台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九年来,我省以“台湾·浙江文化节”为重要交流平台,以同根同源的传统文化为纽带,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项目,仅举办文化节以来,我省共向台湾民众推出30多个代表性文化艺术项目,演出200多场次,九年来各项展览演出累计吸引观众近2000万人次,极大地推动浙台两地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乡音,霓袖共舞

    新昌调腔、松阳高腔、泰顺木偶等7个地方戏曲轮番粉墨登场,湖扇、戏服、黄杨木雕等多种民间手工艺惊艳台湾民众,30幅浙江乡村古戏台图片展,光影声声吟唱老时光……

    这些天,来自我省的传统文艺精粹在台湾宜兰开演,立体展现了我省淳美多元、历史悠远的戏曲文化。这些演出由宜兰传统艺术中心来我省实地考察,根据当地民众喜好选定,连日来吸引了台湾各地民众争相观赏。

    从台北到高雄,从宜兰到澎湖,大陆地区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在台湾举行的年度文化节——“台湾·浙江文化节”,来自浙江。

    犹记得,2007年12月28日,由浙江婺剧团带来的一出《白蛇传》动情了两岸观众。故事素材源自浙江杭州,台湾制作的同名电视剧风靡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大陆,而发轫于浙江的婺剧创新文艺样式又回赠宝岛人民。正是这出演出,拉开了首届“台湾·浙江文化节”,也开启了两地频繁的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一卷山水,两岸薪传。2011年,在两岸民众热切期盼下,首尾分离三百载、隔海相望六十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展出。名画岂非有情物,天涯飘零各自伤,守望同根同源的传统文化是两岸民心所向,合璧之旅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

    盛宴浙江来,满目皆乡情。2007年,在婺剧《白蛇传》的售票现场,79岁的台湾老人张曼琴排队其中,她祖籍嵊州,来台数十年终于盼来了家乡戏。这般感人的期盼在每届文化节上都有发生。据了解,自2010年起,我省陆续推出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文化周,既满足了祖籍浙江的台湾民众的乡情需求,也使他们能全方位了解浙江文化事业发展。

    广泛交流,拉近亲情

    打开2015年度对台文化交流单,除了演出展览,你会发现还有两岸青年吴越行、文创产业展等各种新兴文化交流活动。

    面对西湖美景,台湾世新大学广电系学生郭彦佑不禁感慨,“仿佛来到了国文课本里面”;在古镇,台北市立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学生黄语慈对大陆同伴的羡慕之情愈发强烈,“大陆青年太幸福了,能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长大,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艺术联展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安之堃深感“两岸青年能够在文化认同上达成共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起于文艺演出,扩至青年交往,浙台文化走向更深入的交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月红 郭兴华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