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水”注入钱江源
大溪边乡祈水节 程育全 摄
开化,浙江母亲河的源头,诗情画意的江南秀城,崇德尚贤的道德高地,宜居宜业的创新乐土。
2013年,开化县文化礼堂建设正式启动,至今已走过3个年头。从2013年的尝试摸索到2014年的提质扩面,再到2015年的创新拓展,三年来,全县按照“文旅融合,礼堂成景”的工作思路,注重特色,点面结合,已建成文化礼堂近56家,挖掘乡村旅游特色展馆19家,生态文化长廊23条。文化礼堂在传承地方文化、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已成为国家公园新矗立的文化景点。
3年来,开化县强化礼堂建设合力,整合各方资金,注重对展陈设计的指导,注重对“建管用”一体化的开拓,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注重文旅深度融合,注重“人文关怀”推进,让非遗元素、生态特色、最美人物、志愿服务等蔚然成风,温暖人心,润物无声。
文化是有生命的,村民自创自演的村歌,只为埋藏已久的文艺之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村史乡俗,让乡村的历史与现实握手;文化是正能量的,道德讲堂、文明礼仪、“最美人物”悄然滋养着美丽乡村。
点缀在阡陌间的一座座文化礼堂,无疑是一簇簇微光,在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的路上,为乡村文化的崛起与延续,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助力。
何田乡晴村思本堂端午民俗活动
【华埠篇】
华埠镇主打“生态牌”,在礼堂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助推文旅融合。注重实用性和长效性的统一,把礼堂建设与美丽乡村、居家养老、农家乐、婚庆等紧密结合,对大会堂、办公楼进行整体改造,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形成系统化运作。在管理上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通过场地出租、活动地接等盘活要素,保障人气。三年来,先后建成下溪、华东、新青阳、金星、溪东、旭日村等6家文化礼堂。
【桐村篇】
桐村镇通过镇村联动,因地制宜,缩短“短板”,走礼堂多样化发展之路。强化“龙头”作用,把镇、村干部列入全镇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无缝对接。同时根据多数村庄属移民村的实际,开展调研,确保礼堂建设有基础、有底蕴、有热情。还整合“镇志办”资源,挖掘提升闽南婚嫁、菜系、方言文化等,确保建一家像一家。3年来,先后建成王畈、黄石、裴源等3家文化礼堂,其中王畈村晚赢得口碑。
长虹乡西坑敬鱼节 余问清 摄
【杨林篇】
杨林镇以风情小镇建设为蓝本,以建管用一体化为目标,将文化礼堂纳入重点要素,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突出抓好内容建设,发挥关隘文化的拓展功能,让礼堂建设有新意、有亮点。整合乡贤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开设农耕文化展示馆、明星书画院、百姓大舞台等,使礼堂成为村民向往的精神殿堂。3年来,先后建成东坑口、川南、平川等3家文化礼堂,其中平川村文化礼堂受到省委宣传部考核组的好评。
【芹阳篇】
芹阳办事处坚持平衡布局,在礼堂建设中充分整合已有的资源优势,一手挖掘整理方豪、吾丘衍等名人事迹,打造文化长廊;一手抓志愿服务,如“夕阳红”清洁队、“小红帽志愿者”、“老方”调解室等民生取向,汇聚社会正能量。在使用中,组建了排舞队、腰鼓队、文艺宣传队等文体队伍116支,还不定期聘请省市专家入村指导,与团委、妇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举办39次全村大型文体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三年来,先后建成桃溪、翁村、汶山、金路、金村、金丰等6家文化礼堂。
马金上下街文化礼堂成人礼
【音坑篇】
音坑乡注重建设质量,突出文旅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文化礼堂。以“两堂、四室、五廊”为核心内容,结合全县乡村旅游重点规划布局,将生态文化、古祠堂文化、非遗文化有机统一,形成了布点清晰、主题鲜明的礼堂标识。在活动方面,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感受乡风民俗,并重点推行家风家训,凝聚党建合力。3年来,先后建成下淤、戴家、青山头等3家文化礼堂。
【中村篇】
中村乡“以文化景”,注重礼堂文化的发掘提升。以梅花之乡文化精品村为建设纲领,分区块布局建设主题文化元素,如树范村的畲族文化,张村村的梅花文化,坑口村的双溪口文化等。在做好乡、村两级保障的同时,整合特色资源,提升个性度和群众参与度。运用畲族山歌队、腰鼓队、排舞队等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请文化、种文化活动,同时在文化讲堂开展宣教活动。3年来,先后建成树范、张村、坑口等3家文化礼堂。
【林山篇】
林山乡克服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劣势,礼堂建设实行“谋而后动”,确保“一堂一色”。根据礼堂多与村综合楼合建的实际,突出礼堂开会、宣讲的功能,增强村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实现文化惠民。活动以党课宣讲、知识讲座、家政服务、实用培训、重阳敬老等为主题,3年来,先后建成禄源、詹村、舜山等3家文化礼堂。
下一步该乡将对比差距,取长补短,强化活动组织和品牌打造,让文化礼堂的作用得到长效发挥。
【池淮篇】
池淮镇以“九醉池淮,五香小镇”为指引,通篇布局文化礼堂建设,形成规划科学、以点带面、特色明显的礼堂发展框架。在建设的定位上,坚持内容为先,以移民文化、蚕桑文化、非遗文化等为抓手,放大礼堂功效,助力乡村建设。并结合时令和镇内重点工作,以大活动促进礼堂文化的大提升,如寺坞村的桑梓文化节、潭头的泼水节、虹光村的芦花岛开游节等。同时,农家书屋、春泥计划、志愿者家园等实行标配,以硬件规整促进软件升级。3年来,先后建成寺坞、坝头、潭头、虹光、池淮等5家文化礼堂。
大溪边乡墩南村文化礼堂“竹屋”
【苏庄篇】
苏庄镇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镇村干部通过“头脑风暴”,把礼堂的文化功能进一步释放,并与全镇的整体定位相统一。在硬件上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在软件上发挥宣传委员、文化员、村文书、文化爱好者等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展陈的内容进行打磨,使展陈经得起细看,村民经得起推敲。使用中,坚持文化礼堂的“红色殿堂”定位,始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化,杜绝不文明之风的渗透,让村民得到最实在的文化熏陶。3年来,先后建成唐头、古田、毛坦、茗富等4家文化礼堂。
【长虹篇】
长虹乡把文化礼堂建设列入乡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全域争创4A的重要抓手。乡党委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原则,面对文化礼堂建设时间紧、要求高,缺乏经验的实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地取经,同时统一思想,将责任落到每个建设村村支书头上。同时坚持资源共享,规划统筹,把文化礼堂建设与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3年来,共举办各类大小活动70余次,主题宣讲50多次,先后建成桃源、霞川、虹桥、星河等4家文化礼堂。
【马金篇】
马金镇通过文化礼堂建设,使得人们对“古韵马金”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礼堂的集聚功能越来越显著。建设中注重礼堂的文化传承功能,如姚家源的非遗展示馆,霞山的高跷竹马,下街的竹制品、灯笼展示等,让文化传承在礼堂中占据了一份江山。同时还助推非遗传承人的授课,让民间文艺进礼堂,使乡愁在礼堂传延。此外,礼堂在大事方针、理论热点、村支书党课、导游培训等的拓展下,宣教功能不断放大。3年来,先后建成上下街、姚家源、塘口、霞山、杏枫等5家文化礼堂。
【村头篇】
村头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综合文化站为具体实施单位的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3年,在前村头村启动了首个文化礼堂建设,并整合建成全县首家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召开全县文化礼堂现场会。镇白云艺术团、睦剧表演队、云都腰鼓队等进驻文化礼堂,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娱乐。此外,村歌很好地融入了文化礼堂建设,全县第一首村歌小溪边村歌《余玠故里好家园》,在国家公园赛歌会激情唱响。3年来,先后建成前村头、孔山、前庄、小溪边等4家文化礼堂。
【齐溪篇】
齐溪镇立足古今,注重传承,发挥源头特色,在礼堂建设中融入了当地的乡情民俗,建成“一屋、一馆、一堂、一室、一台、一厅、一队、三员、六廊”的格局。即一个农家书屋、一个乡村文化陈列馆、一个文化讲堂、一个书画室、一个文艺展示舞台、一个文艺排练厅。一队是:铜钱舞队、狩猎舞队、米筛舞队、打中秋包舞队。三员是:主体辅导员、村民宣讲员、文化管理员。六廊是:村史村情廊、美好家园廊、乡风民俗廊、最美人物廊、好儿女廊、新旧对比廊。3年来,先后建成前龙门、岭里、仁宗坑等3家文化礼堂。其中“九溪龙门”文化代言符号深入人心。
【何田篇】
何田乡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注重凝聚村庄的精气神,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坚持本土化,以“原味”集聚文化礼堂人气,坚持长效性,彰显礼堂育人风尚。通过“鱼香小镇”建设,进一步发掘清水鱼、博士、县学之乡的文化底蕴,以村落文化传承为契机,赋予民俗礼仪、节庆典礼等内容,传承乡村文脉。活动上,以文促旅,举办了清水鱼文化节、乡村厨艺大赛、端午祭祖、重阳敬老等礼仪展示。3年来,先后建成田畈、陆联、禾丰、晴村等4家文化礼堂。其中晴村端午祭祖文化符号让人印象深刻。
【大溪边篇】
大溪边乡在注重文化礼堂建设的同时,更突出礼堂的管理和使用,放大传统文化的衍生效应。对礼堂的学习、教育、展示、传承功能加以印象形成,以乡风民俗为支点,予以延续、实施和推广。同时,开展三大传统庙会,即“三月三”“五月十三”和“六月六”活动,并将礼堂的礼仪活动趋向规范化、常态化。如文化讲堂的“乡贤驻堂”模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的关爱行动等,让村民学校、老年活动室等现有设施实现了人气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