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5.07.2016  01:35

  在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有一个占地300亩的仿古建筑群,集岭南、江南、徽派、仿古建筑风格于一体。步入其中,仿佛穿行于历史的长河。这就是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以下简称“红博城”)。

  作为中山市红木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红博城不仅是红木家具的集散地,更是工艺美术精品的展示窗口、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项目自2013年10月启动以来,以“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消费、文化传承“五位一体”的态势。

  建设文化产业综合体开创“文商旅”综合消费新模式

  红博城一期共7层,面积近2.5万平方米。红木是红博城的核心元素。这里不仅汇聚了来自中山、北京、浙江东阳、福建仙游以及江苏南通、常熟等全国重要红木家具产区的主力品牌,也入驻了众多二、三线红木家具品牌。

  红博城充满了文化的音符。它搭配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建筑,建成了唐宋明清四大中庭、岭南骑楼文化街,以及外形神似天坛祈年殿的会议博览中心。同时,规划了工艺精品店和琴棋书画四馆,集中展示和销售陶瓷、刺绣、玉石、沉香等传统工艺品。

  红博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红木家具大卖场。除了红木商贸展示交易外,它还被赋予了红木博览、文化旅游、情景体验、珍藏拍卖、艺术交流、建筑艺术等诸多功能。

  红博城是省市镇三级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涌是“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其红木家具产量一度占到全国60%的份额。然而,近年来,随着仙游、东阳、新会、深圳、凭祥等地红木产业集群的兴起,大涌红木家具的份额有所下降。在大涌被列为中山和中国家具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镇后,红博城的建设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迅速开始承办行业大型活动。3月15日至20日,随着2016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暨中式家居生活节(以下简称“红博会”)的举办,红博城首期正式运营。4月29日至5月15日,2016年中山旅游文化嘉年华在此精彩上演。

  红博城是一个文商旅综合体,致力于为观众带来“旅游+购物+文化+”的立体式体验。除了仿古建筑群和高档精美的红木家具,还有毛主席中南海生活用瓷、国内最大的鲁班锁、樟木精雕百子图箱、价值亿元的海南黄花梨、崖柏珍品,以及众多传统工艺精品。同时,还举行凤舞、醉龙、咸水歌等非遗项目展演,成为中山及周边地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15年至今,红博城策划和主承办的众多营销活动累计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到大涌、沙溪两镇体验。尤其是2016年中山红博会,吸引了60万人次观展,交易额达18.5亿元,创下了红博会举办15年的新高。而2016中山旅游文化嘉年华每天参观的游客近万人。

  红博城“文商旅”相结合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走出了一条“文化+传统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之路。不管是展会、活动期间,还是在平时,红博城里总是人来人往。未来,随着红木主题酒店、客栈、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红博城及周边地区将成为中山“文商旅”消费新商圈。

  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市民乐享文化盛宴

  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专题展览在红博城举办。该展览通过图片、文字、雕塑等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山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与辉煌历程。这只是红博城举办的众多公共文化活动中的一场。2013年至今,红博城累计主办、协办、支持、赞助各类歌舞大赛、曲艺、诗书画展演、文化论坛、讲座等文体活动近200场次,累计惠及群众10多万人次。

  红博城宽敞宏大的南北广场、高大恢弘的高峰论坛中心、仿唐古戏台、别具特色的岭南骑楼文化街、唐庭、宋庭,都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利用自身优势,红博城积极承办各类文化活动。“舞动红博城”健身操展演、首届中山原创音乐大赛推广音乐会、迎春诗会、开国将军书法珍品及紫砂壶艺术壶展等活动先后在这里举行,让群众畅享文化盛宴。

  红博城积极传播优秀文化,从2015年3月至今,通过承办展会,累计免费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无论是鲁班梦工厂、鲁班文化科普教育体验中心,还是岭南匠艺廊、国之瑰宝木雕精品展、爨体文化书画展、云峰画苑、沉香文化展等场馆、展区,都向观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5月31日,中山市关工委在红博城挂牌成立“中山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利用红博城规划的科普教育中心等场馆,让中山青少年在中式古典建筑中学习传统文化。过去一年里,红博城举办了近50场和青少年主题相关的科教、文体活动,未来还将积极打造以红木和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育实践平台。

  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建华说,过去一提到公共文化服务,大家想到的就是政府投入,而实际上,由政府单方面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红博城积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成为一个大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通过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的相互结合、补充、促进,不仅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项目带来了人气和消费,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非遗展馆群落传承传统文化技艺

  今年红博会期间,中山市西区长洲醉龙一连四天在红博城北广场演出。红博城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参与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在历次重大展会中,都会邀请中山市的非遗演出团队对中山飘色、咸水歌、醉龙舞、麒麟舞等本土非遗项目进行展演。

  以红木雕刻技艺为依托,红博城打造了红木雕刻等传统技艺场馆,目前已引进国之瑰宝黄花梨红木雕刻藏品、再现毛主席中南海生活场景的7501毛主席专用瓷艺术馆。同时,还开设了“岭南匠艺廊”“鲁班梦工厂”等区域,其中,“岭南匠艺廊”荟萃手拉壶、潮绣、陶瓷、木雕、潮绣、抽纱、剪纸等岭南非遗技艺臻品,“鲁班梦工厂” 展示鲁班生平事迹、木工文化历史,可以让观众亲手制作各种榫卯件。未来,红博城还将结合声光电效果,建设全新体验的红木家具文化和雕刻技艺展区。

  红博城规划建设了以艺术旅游为核心的非遗印象大师园,由20多栋四合院大师馆组成,为各类大师提供艺术创作、交流、展示、交易、教育的平台。目前,已吸引木雕大师陈培臣,国画大师杨长槐、郑翰林,陶艺大师黄新本,古琴大师刘扬,陶瓷工艺大师嵇锡贵等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红博城内还有一座唐代戏台,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由名贵木材红豆杉建造的戏台,属清中早期作品,十分珍贵。该戏台由中国著名古建筑收藏家柯海廷亲临现场指挥搭建,并全程录像以作历史资料。如今,戏台上经常有经典粤剧上演,悠扬悦耳的音乐及歌声让游客大饱耳福。